一、接纳法则的内涵
在领导力的范畴中,接纳法则有着深刻的内涵。一旦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就会齐心协力去实现它。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先后顺序,人们往往是先拥护领导者,之后才会拥护领导者提出的目标。这是因为人们接受的每一个信息其实都是被传递者过滤过的。如果认为信息的传递者值得信赖,就会相信这个信息有价值。例如广告商喜欢请明星或者运动员为产品做广告代言,很多人因为喜欢迈克尔·乔丹、泰格·伍兹而去购买他们代言的鞋子,而并不一定是先考量鞋子的品质是否真的那么好。实际上,领袖和他所推进的目标是不可分割的,不管如何努力,都难以将两者完全分开。
二、追随者的不同反应
- 不喜欢领导者和愿景
当追随者不喜欢领导者和他的愿景的时候,他们会去找另一个领导者。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反应,因为如果对领导者本人以及他所描绘的未来都不认同,追随者就缺乏追随的动力,会寻求更符合自己期待的领导者带领自己前行。
- 喜欢领导者但不喜欢愿景
当追随者喜欢领导者,却不喜欢他的愿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有多种做法。有时他们会努力说服领导者改变其目标;有时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转而响应领导者的目标;还有时会寻求妥协。但只要仍然拥护这位领导者,他们就不会放弃追随领导者。比如在球队中,球队的目标永远是夺冠,如果教练得不到信任,球队老板不会解雇所有球员,而是会炒教练的鱿鱼,因为球员们可能仍然拥护球队这个组织,只是不认可教练的执教理念或者战略目标。
- 欣赏领导者及其目标
当追随者同时欣赏领导者和他的目标的时候,他们会全力以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成功的机会多么渺茫,他们仍然会一直追随领导者。就像当年中国人民追随伟大领袖毛主席一样,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热血青年们甘心奉献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接纳法则的实例体现
圣雄甘地的故事是接纳法则很好的体现。甘地在英国伦敦接受教育并取得法学学位后回到印度,又前往南非工作。在南非期间,他以法庭律师为业长达20年之久,并且投身于政治运动,为遭受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压迫的印度人争取民权,逐渐在民权运动中崛起成为领袖。甘地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能激励人们争取自由。在他之前,人们常常使用暴力来达到目的,而甘地却是通过非暴力的民权运动来实现印度自治的目标。他倡导“非暴力的抗争乃是人类拥有的最有力武器,它比人类所发明的任何摧毁性武器更具威力”。他激励人民使用和平的不屈服、不合作方法来面对压迫者,即使在1919年英国军队于阿姆利则屠杀了1000多位平民时,甘地仍然呼吁大家只需站稳脚步而不用回击。要让每个人都拥护他的想法并非易事,但大家已经拥戴他为领袖了,所以自然拥护他描绘的愿景,并且愿意衷心地追随他。
四、接纳法则对领导者的要求
作为领导者,仅有伟大的目标是不够的。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下属拥护自己。如果期待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那么就要为实现目标付出努力。领导者是否被追随者欣赏,也要看他身边的人,特别是领导依靠和器重的人,他们的人品、德性会形成一个围栏,把不能融合的人隔离在外。当今,跟随领导,不仅是看他个人,也取决于领导的核心团队成员。在商业领域也有类似情况,通常投资者根本没兴趣查问创业者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他们认定了某人可信,自然就会接纳这个人的想法。这表明对领导者的信任比对目标的信任更重要。所以,领导者要重视接纳法则,因为成功是以是否有能力带领下属达到他们认同的目标来衡量的,但在此之前,必须先让他们接纳自己成为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