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传统误解与新认知
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领导者是天生的,领导力是与地位紧密相连的。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就像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加德纳指出的那样,传统有关领导力的认识存在肤浅甚至谬误之处。例如,过去人们可能觉得只有处于高位、拥有权力的人才具备领导力。但实际上,领导力是超越自身限制的,它取决于可资利用的资源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
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福雷教授提出,领导力表现在因为你的存在能使他人变得更好,而且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影响力还能一直持续。这表明领导力不是仅仅依靠地位就能拥有的,它是一种能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影响力。它与性格无关,内向、羞怯的人同样可以具备领导力,只要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正面影响。
二、领导力与权力的本质区别
权力和领导力虽然都有对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这一相同点,但它们有着本质区别。权力是一种组织形式,是一定组织所赋予的外在力量,只是领导力量的暂时行为;而领导力是无形的,是领导者通过自我修炼而形成的内在品质,是领导力量的长远保证。例如在企业中,一个被上级任命拥有管理权力的人,如果仅仅依靠权力去指挥下属,下属可能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但如果这个人具备领导力,他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即使没有权力的强制约束,下属也愿意追随并积极工作。
三、领导力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领导力的内涵丰富多样。大体来说,它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它包括建立愿景目标的能力、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的能力、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的能力以及确保战略实施的能力等。
其核心是影响力。领导不等于领导力,权力更不意味着领导力。唯一能让下属心甘情愿追随的领导者身上的引人魅力就是影响力。这与一个人的行政权威、身份地位等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权威和专业魅力等。比如像纳尔逊·曼德拉,他以自己的道德权威和对平等自由的信念,唤起了南非人民心中的美好愿景,并鼓励他们去为之奋斗,这就是强大领导力的体现。
四、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体现形式
在组织中,领导力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从影响方向来看,可以归纳为垂直影响和水平影响两个方向。垂直影响是指领导者对下属产生的影响,通常表现为指导、支持和激励。例如,一个部门经理对下属员工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在员工取得成绩时给予激励,这就是垂直影响中的领导力体现。水平影响则是指领导者对同级或高级领导者产生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合作、协调和互动。比如在跨部门项目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之间相互合作、协调资源、互动交流,以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也是领导力的体现。
五、领导力与管理的差异
领导力和管理是不同的概念。领导力是变革,不是管理。管理是维持现有的秩序,而领导力是改变现状。虽然变革也需要管理,但成功的变革70% - 90%靠领导,只有10% - 30%靠管理。例如在企业面临转型时,领导者要能够看到新的发展方向,提出创新的理念,带领员工打破旧的模式,这是领导力的变革性体现;而管理者更多是在已有的框架下,保证日常运营的稳定有序。
六、领导力是一种责任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领导力不是头衔、特权、职位和金钱,而是责任。”美国领导力专家库泽斯与波斯纳总结出领导力的五大实践。领导者要承担起引领方向、提升团队能力、做出正确决策等责任。在一个团队中,如果领导者只追求个人利益或者地位,而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那么这个团队很难取得长远的发展。例如,一个创业团队的领导者,不仅要为团队制定发展战略,还要对团队成员的成长负责,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担当,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七、领导力对个人成效的影响
领导力决定一个人的成效水平。就像锅与盖子的比喻,领导力如同盖子,决定了一个人的办事效力。你的领导力不论好坏,往往决定了你的办事效力,和你对组织机构潜在的影响力。一个具备高领导力的人,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反之,缺乏领导力可能会导致工作进展缓慢,资源浪费等问题。
总之,领导力不是地位的象征,而是一种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影响力。它体现在个人的内在品质、对他人的影响方式、在组织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对责任的承担等诸多方面。无论是在企业、社会组织还是其他团体中,正确理解领导力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