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困惑与价值观领导的引出
在企业管理领域,领导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商学院的招生广告中“我们提升领导,领导开发人才,人才推进业务”这样的口号屡见不鲜,到畅销书榜单上领导力长期成为关键词,都能看出其受重视的程度。然而,领导力却像爱情一样,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很少有人能清晰地说清楚。现代管理学对领导的研究虽有近百年历史,出现了诸如“伟人论”、行为理论、情境论、变革型领导、认知型领导、魅力型领导等数十种影响力较大的理论,但这些理论仍需要回答两个重要问题:领导人究竟靠什么来影响和改变下属?领导者要能激励下属,那么领导者自己是通过什么要素来驱动?
同时,企业实践对领导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知识员工作用增大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组织形态和工作方式转变威胁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组织外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价值观领导的概念逐渐被提及。就像麦肯锡从成功企业提炼出的7S模型,战略、结构、系统三个硬性要素,风格、技能、人员三个软性要素,要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形成一个互相匹配的系统。这表明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地位,也暗示着价值观领导的重要性。
二、价值观领导的内涵
价值观领导是一种领导和下属的相互关系,它不仅仅存在于企业最高层,而是存在于企业的各个层级,甚至在没有职务隶属关系的两个员工之间也可能存在这种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力。例如,在美国一些实施价值观领导的企业,在组织层面有“使命宣言”回答“我们这个组织为什么存在”,到了部门层面,甚至个人层面,也有自己的“使命宣言”和实施体系,这样互相联接,产生合力。
从领导者价值观的内涵来看,价值观是个人或组织对事物、行为、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信念。它的作用是指导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和决策,影响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塑造其文化氛围和组织氛围。这意味着领导者的价值观能够从根本上影响整个团队或者组织的走向。
三、价值观领导的实证研究及在中国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价值观领导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实践价值观领导的企业中,3年内企业利润率提高了15% - 25%,这些研究在设计上控制了企业规模、环境变化和获利能力等影响业绩的因素。在中国环境中的研究也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例如,在针对CEO和中层经理的实证研究中发现,CEO的价值观比其领导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力更大。当CEO的价值观是“自我超越型”的时候,即使有不利于下属组织承诺和信任的交易型领导行为,如强调任务、独裁决策,也依然能够获得下属的理解和认可。而当CEO的价值观是“自我中心型”的时候,即使展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如展望愿景、沟通使命,对提升下属士气和信任的作用也很有限,甚至会因为“言行不一”而产生副作用。
在中国,价值观领导并非全新概念。从古语中的“上下同欲者胜”到“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价值观领导方式的体现。这说明在中国的文化和企业管理传统中,价值观领导有着深厚的根基,并且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价值观作为领导力种子的意义
价值观就像是领导力的种子,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它为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源性的动力。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待下属、对待工作任务、对待企业发展方向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属的行为和态度。例如,一个秉持诚信价值观的领导者,会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诚信的氛围,下属也会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遵循诚信的原则进行工作。
其次,价值观作为领导力的种子,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文化和凝聚力。当领导者的价值观得到下属的认同,大家就会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就像以价值观为中心构建的7S模型那样,各个要素围绕价值观形成一个互相匹配的系统,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员工也会围绕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最后,价值观这颗领导力的种子在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时,能够提供稳定的导向。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组织变革等复杂情况时,领导者的价值观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确保企业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总之,价值观领导力的种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企业实践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值得企业管理者深入挖掘和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