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领导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教师如何在学校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升教育质量。然而,与管理学中领导力研究的成熟度相比,教育领域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框架。
二、管理学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借鉴意义
(一)管理学中的领导力五力模型
管理学中领导力五力模型被广泛认可,其中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是形成领导力的关键要素。这一模型为分析教师领导力提供了基础框架。例如,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的感召力能够吸引员工追随,同样,教师的感召力也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二)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石梦菊将领导力深化为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三个层面。个人领导力包含前瞻力、感召力等与五力模型一致的要素;团队领导力涵盖团队凝聚力、合作能力等要素;组织领导力离不开战略决策力等要素。这些层面的划分对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有重要借鉴价值。虽然学校与企业组织有所不同,但在团队协作、组织目标实现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学校中的教研组就类似企业中的团队,需要团队领导力来促进教学研究等工作。
三、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
(一)中国科学院的应用观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直接将领导力五力模型应用到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探讨中。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学中的通用领导力要素在教师领域也有适用性。例如教师的前瞻力,体现在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就如同企业领导者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
(二)英国学者的观点
哈里斯和缪伊斯总结了英国学者的观点,认为分享决策权、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付诸实践是教师领导力构成的主要方面。在学校中,教师分享决策权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的部分环节,如课程内容的选择等;相互合作则体现在教师之间的教学协作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等方面。
(三)徐红莲综述中的多种分类
徐红莲在综述中提到诸多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不同分类与概括。这反映出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的侧重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对领导力的影响,有的则关注教师的情感因素等。
四、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
(一)权力性领导力相关要素
1. 职位权
教师由于担任部门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行政职位而拥有一定的权力性领导力。例如教研组长有权组织和安排教研活动,这一职位权力能够影响组内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和进程。
2. 参与权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参与决策、教研、评估等权力也是权力性领导力的来源。比如教师参与课程设置的决策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影响课程的整体规划。
(二)非权力性领导力相关要素
1.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等能力是构成非权力性领导力的重要部分。例如,一位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教师的情感和品格
教师的情感和品格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的领导力。例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关心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 教师的前瞻力
教师需要把握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等。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能预见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趋势,提前做好准备,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 教师的感召力
教师在人格魅力与学科知识魅力方面吸引学生的能力。一个充满激情、对学科充满热爱的教师能够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有的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解读和独特感悟,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
- 教师的影响力
在人格、专业知识等方面影响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日常的行为规范到学术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 教师的控制力
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已定教学计划的执行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等。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 教师的决断力
针对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而进行快速和有效决策的能力。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学生之间的冲突或者教学设备突发故障等情况,教师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来解决问题,保证教学秩序。
五、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构成要素的特殊之处
(一)专业素养
高校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教学领导力的基础。高校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深度,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准确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二)教育理念
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人才培养有独特的理解和见解。高校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技能
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高效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教学方法多样,如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四)课堂管理能力
有效管理课堂,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课堂相对更加自由开放,但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师生互动能力
具备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力,能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高校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六)自我发展能力
需要具备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的新变化。高校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中保持领先地位。
六、结论
教师领导力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体系。它既包含从管理学借鉴而来的通用要素,又有教育领域自身的特殊要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权力性和非权力性领导力相关要素等。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在具备一般教师领导力要素的基础上,还有其特殊的构成要素。深入理解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