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练型领导力的内涵与学习收获
教练型领导力是一种独特的领导模式,它融合了多种理念与技能。在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参与者有着诸多收获。
从自我认知方面,许多人之前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愿景等概念只是有模糊的认识,通过教练型领导力课程,开始清晰起来。例如,有的学员在之前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景,上完课后逐渐清晰,这是对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像九点领导力等课程内容就像一面镜子,让学员反思自己在承诺、欣赏、感召等方面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像认识到自己看重对别人的承诺却忽视对自己的承诺等情况。
在人际交往上,学员们学到了如何以更恰当的方式与人交流。以往可能会不自觉地站在高处与他人交流,导致矛盾,而现在明白了要以谦虚、平等的心态去交流。并且,懂得了教练他人需要在对方有意愿的情况下进行,不是强行教练,而是给对方明确思路,让其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技能提升方面,教练技术的四个核心能力,即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给学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有的学员以前在发问和回应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学习后开始在日常聊天中练习这些技巧。
二、教练型领导力与传统领导力的对比
教练型领导力和传统领导力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语言沟通上,传统型领导者善于发号施令,而教练型领导者更注重倾听员工的声音,与员工进行深度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过程中,传统型领导者倾向于发出指令、监管工作进程、对错误进行批评,教练型领导者更多地通过提问、沟通和鼓励来引导员工完成工作。
目标制定方面,传统型领导者强调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教练型领导者则鼓励自下而上的目标设定,让员工有更大的参与度。管理理念上,传统型领导者强调执行、服从、没有理由,而教练型领导者则注重征询、参与、言路畅通。
管理距离上,传统型领导者保持一定的距离,看重权威,而教练型领导者追求短距离,注重亲和力。解决问题时,传统型领导者通常要求下属解释问题、承担责任,而教练型领导者则会启发下属,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下关系中,传统型领导者倾向于维持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教练型领导者则试图淡化层级,提供支持。思维方式上,传统型领导者较为僵化,类似家长式思维,而教练型领导者更为活跃,采用启发式思维。团队定位方面,传统型领导者看重管理下属,而教练型领导者更注重培养下属。角色认知上,传统型领导者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命令、训斥、惩罚,而教练型领导者则认为自己的角色是教授、训练、提高。
这种从传统型领导到教练型领导的转变,是从权威到参与,从控制到协助,从提供答案到引发思考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
三、教练型领导力的践行与对团队的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要践行教练型领导力,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助教用心地对战队队员进行点评,就意识到如果自己总是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主动链接优秀的队友,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要改变自己观望的角色,主动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与分享中,并且在出发之前,结合生命计划,厘清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
同时,要努力做一个教练,而不是一个顾问。在工作当中,不应该只做一个说教的教师或者顾问,而是运用教练技术去影响被教练者。
从团队角度看,教练型领导力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组织绩效提升,还能为公司培养更多具备领导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建立互信和开放的沟通氛围,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总之,教练型领导力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团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不断地复盘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比与传统领导力的差异以及思考如何践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让个人和团队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