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党组织书记领导力的内涵
国企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体现。首先,政治引领能力是其核心内涵。国企党组织书记要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意志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党员和企业员工。例如,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时,党组织书记要能迅速解读政策对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企业积极顺应政策要求。这就如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下,党组织书记要带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转型升级。
组织协调能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内部事务繁多,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员工福利等多个方面。党组织书记要能够合理安排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比如在组织企业内部的大型项目建设时,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同时,在协调企业与外部关系方面,如与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等的关系时,党组织书记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激励凝聚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至关重要。党组织书记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可能包括表彰优秀员工、组织员工培训与发展活动等。例如,开展员工技能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不仅能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当前国企党组织书记领导力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参与能力不足
部分国企党组织书记对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一些企业中,党组织书记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主要是行政部门的事情,自己无需过多参与,从而主动放弃了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话语权。另外,一些党组织书记自身能力有限,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在参与决策时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在企业进行新的投资项目决策时,由于对市场趋势、投资风险等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干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管干部原则在部分国企落实不到位。有些党组织书记认为党管干部会影响董事会等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正常运行,从而在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例如,在干部选拔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党的干部标准进行全面考察,导致选拔出的干部在政治素质、领导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三)思想引领能力薄弱
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国企党组织书记在思想引领方面面临挑战。一些书记缺乏有效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手段,无法将党的先进思想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难以在员工中形成强大的思想凝聚力。例如,在面对年轻员工群体时,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可能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三、提升国企党组织书记领导力的策略
(一)加强培训与学习
为提高决策参与能力,国企党组织书记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党组织书记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邀请高校专家或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士进行授课,使党组织书记能够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从而在重大决策中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同时,要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党组织书记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这样在干部管理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党的干部政策,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
(二)创新工作方法
在思想引领方面,党组织书记要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年轻员工群体,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例如,创建企业内部的党建公众号,发布生动有趣的党建知识、企业文化故事等内容,吸引员工关注和参与。还可以组织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如党建知识竞赛、企业文化创意大赛等,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在组织协调方面,党组织书记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项目管理方法。将企业的各项任务和活动视为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三)强化自身修养
党组织书记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要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例如,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方面,党组织书记要严格自律,为员工树立榜样。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在员工中的威信和领导力。
总之,国企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力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明确领导力的内涵,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能够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更好地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