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领导力测试中的基础知识考查
国企领导力测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了众多方面。
(一)党的历史相关知识
1.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会议有着深远意义。例如,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在法治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决策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中共二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使得党的组织建设有了明确的规范依据。
2. 党的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也在测试范围内。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纠正了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思想理论方面的知识
1.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这体现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地位,也反映在国企的领导理念中,即注重实际行动和成果。
二、国企领导力测试中的情景分析题
(一)人际关系处理
1. 当科里有人告知下属主任有挑拨关系的行为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出不同的领导能力。即时赶走主任是一种较为冲动的做法;对告密者说让其做好自己的事,可能会忽视潜在的问题;而与主任谈一谈或者调查事情真相则是更为理性的选择。这考验领导者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时的冷静、公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提拔人员的情景中,当面临两个年资相同、工作成绩难分上下的人员,其中一个是挚友,另一个与自己无特殊关系时,不同的决策方式也体现领导能力。直接提拔挚友可能会被认为有失公正;选定另一人虽表示公正但可能会忽略挚友的能力;通过竞争或者抽签方式决定也各有利弊。这要求领导者在平衡个人关系和公平公正之间做出合适的决策。
(二)团队管理中的行为选择
1. 当团队成员犯错,尤其是不谨慎且愚笨的成员犯错时,在大家面前批评他虽然可能有效果,但可能会伤害成员自尊心;忍住怒气可能会让领导者内心不满积累;掩饰过去则可能无法让成员真正认识到错误。领导者需要权衡不同做法对团队氛围和成员成长的影响。
2. 当讨厌的人托自己做合理合法的事时,拒绝或接受都反映出领导者的胸怀和处事态度。拒绝可能显示出领导者的狭隘,而接受则体现出大度。
三、国企领导力测试中的简答题考查内容
(一)领导者的用人理念
1. 不可委托责任理念是领导者用人的重要理念之一。用人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这与领导活动本身的特性紧密相连,领导者不能将用人的责任轻易委托他人。
2. 成就取向理念在经营性部门体现更为突出,它逐渐取代控制理念,要求领导者将下属视为资本和资源进行管理,注重下属能为组织带来的成就。
3. 政治忠诚度理念是公共部门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在我国,对公共部门领导者的政治要求较高,但要明确对领导者个人的忠诚只是政治忠诚的一部分。
4. 先人后事理念是西方最新管理和执行理论的体现,它首先看重下属与领导者在价值观、对事业的理解上的一致,然后才考虑能力匹配,这是对传统任人唯贤理念的一种发展。
(二)领导力的自我开发
领导力自我开发主要由自我察觉和自律两部分组成。基于自我察觉的领导力开发又可分为单回路学习和双回路学习两种不同水平。自我察觉能让领导者从挫折中学习和获益,而自律则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实现自我开发的目标。
(三)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与类型
1. 位置权力是一种常见的权力来源,通常高位置的人比位于其下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
2. 奖励权力,即由于下属遵从决定和命令而给予奖赏的权力。
3. 信息权力,控制信息是重要的权力来源,信息之所以成为一种权力,是因为它对领导者影响力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4. 资源控制权力,资源是权力的必备要素,领导者如果缺乏资源控制能力,其领导行为可能会受到制约。
(四)平衡领导模式的特征
平衡领导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在决策过程中要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团队管理中要平衡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它要求领导者在各种矛盾和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以实现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五)领导与管理的基本区别
领导与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领导更侧重于影响、激励和引导他人实现共同目标,注重方向的引领;而管理更多地涉及到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更关注具体事务的处理和效率的提升。
四、国企领导力测试中的综合能力考查
(一)综合素质测试
1. 在智联招聘国企干部笔试题中的综合素质测试部分,要求应试者谈谈对领导力的理解以及自己作为领导者的优势和劣势。这需要应试者对领导力有全面的认识,例如领导力包括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多方面。而在阐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如自己的沟通能力强可以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但可能在决策速度上存在不足等。
2. 国企干部的综合素质还体现在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上,例如在面对500强企业测试题中关于个人行为和态度的问题时,这些看似与领导力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都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逻辑思维能力
1. 在国企管理能力测评题库的逻辑题中,像巴斯德和普歇关于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实验的题目,需要应试者具备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找出实验中的变量(如实验材料的不同),并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释。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在国企领导工作中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制定战略、分析市场还是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时都需要用到。
2. 逻辑思维能力还体现在对各种概念和关系的理解上,例如领导与组织规模、组织发展阶段的关系等。理解领导无处不在的概念,有助于领导者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