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与领导力的概念界定
领导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从静态角度看是领导者这一角色,动态角度则是领导者的活动。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有下属或者追随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且领导行为有明确目的以实现组织目标。而领导力不等同于领导,它不是领导的专属。领导力是一种能力,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能激励跟随者朝着目标前进,而不是简单的听从。例如在企业中,决策掌握在领导者手中,领导者能力高低影响决策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就一定具备很强的领导力。
二、领导力并非领导专属的表现
- 职场中的现象
在工作场所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虽有职位,但大家并不愿意听从他的指挥,而有些没有职位的人却颇具影响力,能够让人跟随。这说明领导力与是否担任领导职位并无直接关联。就像2017年在商学院学习《领导力与企业管理》课程时,很多人觉得领导力不像营销、财务、组织管理等模块能马上学以致用,并且存在误解认为领导力只和领导有关。但实际上,在大企业内部,协作是第一要务,领导力更多体现为沟通协作能力,这是一种能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绝不仅仅是领导的特权。
- 企业用人偏好
企业在考虑赋予员工管理者职能时,更偏爱已经具备一定领导力的员工,而不是认为员工坐上管理职位就立刻拥有领导力。一个岗位能带来权力,但这并不等同于领导力。比如美国知名领导者约翰·加德纳提到,在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中,级别最高的那个人也许只是头号官僚而已,这表明担任领导职位的人往往可能缺乏领导力,而且领导职位有时还可能阻碍领导力的发挥,因为发挥领导力往往要求改变现状,而领导职位的人可能是现状的受益者而不愿改变。
三、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的区别
领导力大师本尼斯曾说“管理者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能力侧重于按照既定规则和流程正确地做事,而领导力更强调做正确的事。例如,管理者可能更关注任务的执行、效率的提升等事务性工作,而领导力更多地体现在对方向的把握、对团队的激励等方面。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领导力简单等同于管理能力。
四、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 先进的公利思想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具备先进的公利思想,秉承“天下为公”的理念。这意味着领导者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或者小团体利益,而是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出发,为整个组织、团队或者社会的利益着想。例如在做决策时,要权衡各方利益,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 卓越的说服力
领导者往往要总揽大局,这就需要具备卓越的说服力。如何通过最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协调,使事情顺利进行是很关键的。在团队中,领导者需要向成员传达目标、计划等内容,如果缺乏说服力,成员可能无法理解或者不愿意配合,那么领导力就难以发挥。
- 科学的决策力
科学的决策力也是影响领导力的重要因素。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地鉴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团队或组织的发展方向,如果领导者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团队走向失败,也会影响其领导力的体现。
综上所述,好的领导并不等同于领导力。领导更多是一种职位的体现,而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含沟通协作、把握方向、激励团队等多方面的能力。两者虽有关联,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