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领导力的内涵
在很多家长的认知里,领导力似乎是属于成年人在职场中的概念,对于孩子谈领导力好像为时尚早。但实际上,领导力并非一种权力,而是一种关键能力。它不是只有成为领导才需要的,也不是对他人指手画脚。领导力更多的是学习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以及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拥有领导力的孩子,往往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成为受欢迎的人。
二、孩子具有领导力的表现
(一)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孩子在参与集体活动时,性格特点会暴露无遗。有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个人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喜欢随大溜。而具有领导力的孩子往往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例如在“找秋天”课题小组活动中,当其他孩子都在争抢小组长职位时,有个瘦小的男孩默默研究完任务卡后,根据每个小伙伴的特长进行分工,让阿杰负责背工具,静静教收集树叶种类,卿卿负责课题展示海报。他能意识到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团队意识是成为优秀团队领导人的重要因素。
(二)有主见且坚强独立
有些孩子天生成熟稳重,做事从容不迫,自制力很强。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面对困难不退缩,能够独立思考,冷静分析并处理问题。比如在遇到困难时,别的小朋友可能会大哭求助,而有领导力的孩子会自己尝试各种解决办法,即使不确定是否正确,也会大胆做出决策,不怕麻烦再次出现。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而很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是沟通高手。具有领导力的孩子人缘好、情商高,他们不会过分炫耀自己,也不会嘲笑同学,能包容别人的缺点,轻松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在班级里,他们比较受欢迎,周围很多孩子愿意听他们说话,并且他们懂得尊重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不是用威胁强迫的方式命令别人,而是通过合作把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四)自信且敢于表现
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更自信,他们得到更多认可后会更有探索和闯荡的勇气,面对挫折也毫不畏惧。同时,有领导力的孩子还敢于表现自己,例如那些敢于自荐的孩子,在众多家长和同学面前充满自信,这是“领导”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
三、培养孩子领导力的方法
(一)激发内驱力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孩子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如果仍靠外力推动才能前进,那自我驱动力是有问题的。家长要做的是激发孩子自身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想要主动成为优秀的人,这种内心迸发的力量才能影响和感动更多人。在生活中,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自我决策、自己做选择、自己对自己事情负责的机会。
(二)培养时间规划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然后逐步给孩子创造自己安排把握时间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负责,最终做到提前规划,科学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完成自己的事情。优秀的孩子能把所有时间看成一个整体,合理计划安排,每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助力,而普通孩子往往比较琐碎,遇到什么做什么。
(三)提供锻炼机会
领导能力需要训练和机会来磨练。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多参加有组织的课外拓展活动,如运动队、课外活动小组和社区组织等,孩子将从中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而且在安全范围内,家长要允许孩子去尝试、去冒险,因为孩子们大多钦佩和追随那些愿意冒险和能应付挑战的人。
(四)充分鼓励与正确引导
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值得称赞,这不是虚假哄骗,也不是不能批评孩子,而是要将批评跟赞扬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孩子能获得更多精神力量。当孩子表现出领导特质时,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爱顶嘴但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家长要及时引导教育。
(五)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假如我这样做了,会怎么样?”这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可能性思维”。同时,要让孩子多去想着成功而不去想障碍,自信会成功的人更能吸引别人跟随自己,自信心是塑造领袖气质不可或缺的。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学会“3R”(这里未明确提及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合适的培养方式)。
总之,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领导特质,并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培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具备应对挑战、凝聚人心、达成目标的关键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