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赋能领导力的概念与起源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组织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这一理念的出现促使领导者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义。赋能领导力的概念开始流行,始于美军驻阿富汗司令斯坦利·艾伦·麦克里斯特尔将军,他所写的《Team of team》(中文翻译为《赋能》)一书中提到如何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敏捷团队。
从传统意义上讲,领导者把精力用在组织的绩效持续增长上。而赋能领导者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他们更注重挖掘团队成员的潜力,将资源整合成绩效,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等。例如华为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流程,如基于IPD/LTC/IRR等一级流程,围绕解决方案主价值链构建16条L1流程,并细化到L6动作层次,将研产销系统变为标准流程,这是一种在组织层面的赋能方式。这种方式降低了工作难度,提升了员工的胜任能力,也体现了赋能领导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二、赋能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一)成长
赋能领导者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传统领导者注重组织绩效增长,而赋能领导者认识到团队成员个人成长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他们鼓励成员自我超越,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这有助于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例如,在一些创新型企业中,领导者会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支持员工参加行业研讨会,鼓励员工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这些都是促进员工成长的方式。
(二)赋能他人成为领导者
赋能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团队成员也具备领导能力。这不是简单地给予权力,而是培养成员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每个成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领导作用时,整个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比如在项目团队中,领导者可以让成员轮流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模块的管理工作,这样成员可以在实践中锻炼领导能力。
(三)资源整合
赋能领导者善于整合资源,为团队成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例如,在一个跨部门的项目中,领导者要协调不同部门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通过整合资源,领导者可以让二流的员工在一流的平台上创造一流的业绩,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
三、赋能领导力的展示途径
(一)深入基层的“走动式管理”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领导者离开办公室,深入到一线员工中。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管理者到车间走动时,可能会发现生产流程中的某个环节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或者发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这也有助于巩固领导者作为团队一员的地位,让员工感受到领导者对他们工作的关注。
(二)积极的沟通与倾听
1. 提问开放性问题
领导者要询问人们工作进展如何,避免那些只会得到“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例如问“最近怎么样?”“跟我说说那个吧!”“你觉得怎么样?”“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等开放性问题。这样可以让员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团队合作的情况、工作中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
2. 营造开放氛围
领导者需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当员工带来令人不快的消息时,不要急于责难和批评。例如当员工提出问题时,领导者可以用“这很有趣。那么,你认为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这样的回答来引导员工积极思考,而不是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同时,领导者要用心观察,注意倾听,从而对员工、他们的工作以及如何加快进展有更多的了解。
(三)打造组织系统能力
赋能型领导首先应抛开基于个人的能力、活力与动力提升,思考如何打造基于系统的组织能力。通过构建标准化、模块化的工作流程,降低对人能力的依赖性。例如,将知识与经验系统的黑匣子,通过解构与建构,变成一个白匣子。除了流程化降低工作难度以外,还要善于搭建求助平台,善于整合资源为员工服务。
四、成为赋能式领导的意义
(一)适应组织发展需求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崛起,关联行业快速变革,未来组织的功能更多地倾向于赋能。领导者掌握赋能领导力是适应这种组织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带领团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二)提升团队绩效
赋能领导力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整合资源、提升成员能力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的绩效。当团队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并且在一个良好的组织系统中工作时,团队的整体绩效必然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赋能领导力鼓励成员自我超越和成长,让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领导工作,这有助于培养成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一个赋能的团队环境中,成员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为团队和组织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
总之,赋能领导力是一种适应现代组织发展需求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需要深刻理解其概念、关键要素和展示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赋能领导力,从而带领团队在新时代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