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辅导员数字领导力的内涵
(一)数字化意识
辅导员的数字化意识体现为在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对标用户思维。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保障行为理性与信息精准。例如,在了解学生需求时,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反馈,像利用在线问卷等工具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精准的依据。
(二)数字化素养
与一般性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同,辅导员的数字化素养要求掌握更高层次的数字化知识和技能。在思政资源方面,辅导员应具备数字化开发与整合能力。比如,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转化为适合线上传播的形式,如制作生动有趣的思政教育短视频,整合各类网络上优质的思政教育素材,构建数字化的思政资源库,方便学生随时获取学习。
(三)数字化教管
辅导员要把数字化优势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构建“双线育人”体系,即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在线上,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辅导等方式拓展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在线下,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面对面谈心等方式。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利用数字化工具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业成绩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提高本职工作流程的系统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四)数字化安全
辅导员需要深刻理解数字道德、数字伦理和数字舆论等概念。以数字安全为切入点,为大学生营造清澈和谐的网络环境。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道德观念,遵守数字伦理规范,同时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如防范网络欺凌、不良网络文化的传播等。
(五)数字化发展
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业务学习、学术研究和工作交流等活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场景多样,包括教学场景、生活场景、德育场景等。以这些场景为驱动,丰富数字化实践途径。例如,在业务学习方面,可以参加线上的辅导员培训课程、学术研讨会等;在工作交流中,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辅导员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二、辅导员数字领导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依赖数字设备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社交。辅导员只有具备数字领导力,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满足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成长需求。例如,现在很多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课程,辅导员如果不了解这些平台的运作和优势,就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
(二)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数字化技术可以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诸多便利。通过数字化教管,辅导员能够更高效地管理学生事务,如快速统计学生的各项数据、及时发布通知等。同时,数字化工具也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如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在线互动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效果等。
(三)应对教育管理的新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过载等。辅导员凭借数字领导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例如,在网络安全方面,辅导员能够教育学生如何防范网络风险,保障自身信息安全;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辅导员数字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数字化培训
高校和相关部门应组织针对辅导员的数字化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数字化教育教学方法、数字安全知识等。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网络安全培训,让辅导员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开展数字化教学工具使用培训,如学习如何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
(二)建立数字化工作平台
为辅导员构建专门的数字化工作平台,整合各类工作资源。在这个平台上,辅导员可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与家长进行互动等。例如,建立一个集学生成绩管理、考勤管理、思想动态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方便辅导员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三)鼓励实践创新
鼓励辅导员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数字化实践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例如,尝试开展线上主题班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德育教育等创新实践。同时,对于在数字领导力提升方面有创新成果的辅导员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发辅导员提升数字领导力的积极性。
(四)促进交流合作
组织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数字领导力提升的经验和案例。可以是校内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校际之间的交流。此外,还可以促进辅导员与企业、其他教育机构等在数字化教育方面的合作,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