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拙诚
曾国藩的领导力核心是“拙诚”。“拙”意味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诚”则是实心实意地行事,知一行一。他并非天资聪慧之人,左宗棠评价他“才略太欠”,是个“书憨”;梁启超也说他在当时的贤杰中称最钝拙,他自己对自身也有清晰认识,觉得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
在处理湘军内部关系时,他也秉持“拙诚”。很多人误解曾国藩为权谋之人,但他领导力的源泉是“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集团领导者的风格影响集体风气,若领导者用权术,团队会充满权谋斗争。曾国藩对待下属不用权术,他认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倡导对同事、下属推心置腹。
二、曾国藩中国式领导力的其他要素
- “重”——厚重、稳重
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领导者应具备厚重、稳重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正如吕坤在《呻吟语》中所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这一特质有助于领导者在团队中树立威望,给人以可靠、值得信赖之感。
- “耐”——耐烦、耐心
“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对于领导者而言,情绪化反应是不成熟的表现。领导者常常会面临不想做某些事、见某些人却又必须去做、去见的情况,还会遇到事情莫名无法推进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耐得住烦躁、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做好情绪管理。
- “浑”——浑含、浑厚
精明是领导者的第一层境界,而浑厚是第二层境界。曾国藩认为“精明亦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浑”体现的是一种包容的境界,领导者不能过于精明外露,要懂得包容团队成员的不足和错误,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 “明”——明白、清醒
“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对领导者领导行为的成败具有根本价值。优秀的领导者是高明与精明的集合体,要能够清晰地洞察事物的本质,明确目标和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
- “辣”——泼辣、果断
眼明还需手辣,“辣”是一种决断力。在关键时刻,领导者要敢出手、敢拍板、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缺乏这种决断力,可能会错失良机,导致事业发展受阻。
- “慎”——谨慎、自制
“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制的意识。自制是一种美德,能让领导者避免冲动行事,在决策和行动中保持谨慎。
- “勤”——勤奋、勤恳
“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勤奋工作。勤奋的领导者能够带动整个团队积极向上,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 “实”——扎实、朴实
领导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朴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朴实的作风能够让领导者贴近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
- “暇”——空闲、从容
领导者要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一种空闲、从容的状态。这并不是说领导者可以偷懒,而是要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保持镇定,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务。
- “裕”——宽裕、坦荡
领导者的内心要宽裕、坦荡,对待同事和下属要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这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团队的团结和稳定。
- “恕”——恕道、宽容
领导者要懂得恕道,具有宽容之心。团队成员难免会犯错,领导者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能够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 “强”——倔强、刚强
领导者需要有倔强、刚强的品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退缩,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
三、曾国藩领导力中的理念与使命感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封建王朝处于末世,统治集团腐败,士子逐利,军队将帅贪婪平庸。他认为要挽救局面不能仅着眼军事,更要解决人心问题,需要重建社会价值体系,而这关键在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他倡导以“忠义血性”为核心的理念,激发天良、改变人心,号召有识之士以“舍身卫道”“杀身成仁”的精神投身于挽救危局的事业中。这体现了对于领导者而言,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核心地位。
四、曾国藩领导力的现代启示
虽然曾国藩身处封建王朝时期,但他的领导力智慧对现代仍有诸多启示。在现代企业或组织中,领导者同样需要秉持“拙诚”的理念,真诚对待员工,脚踏实地开展工作。例如在团队管理中,“重”“耐”“浑”等特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领导者的稳重、耐心和包容能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尊重和支持。“明”“辣”“慎”等素质在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清晰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和谨慎的态度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勤”“实”等品质则能激励团队成员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而且,领导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为团队指引方向,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总之,研究曾国藩的领导力名言,有助于现代领导者提升自身领导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