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概述
社区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由居民为主体,共同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社会群体生活区域。这一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著作《社区和社会》。社区不仅是社会的最基本形式,更是人类合群而居的重要现象。它不仅代表了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聚居地,也反映了共同意识和利益的社会交往。
### 社区的定义与要素
世界卫生组织集合专家对社区的定义进行了界定,认为社区是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社会团体成员因共同兴趣、相互认识与交往而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1. 人民:社区由人所组成,各类社区的互动与互惠关系满足居民的需求。
2. 地方或地理疆界:地理范围通常作为界定社区大小的标准,但并非所有社区都有明确的地理划分。
3. 社会互动:社区内居民因生活需求产生互动,特别是互赖与竞争关系,形成经济、交通等系统。
4. 社区认同:社区居民以社区名义与其他沟通,形成社区防卫系统,居民产生“归属感”及“社区情结”。
### 社区的历史演变
早在社会学者形成社区概念之前,社区这种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就已存在。农业兴起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定居于某个地区,出现了以村庄、城镇等形式的社区。自工业革命以来,社区经历了都市化的过程,其规模、经济基础与结构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社区的地域范围逐渐模糊,地方性差异减少,大城市的社区包含多个相对独立的原社区。
### 社区的类型与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社区的类型和规模不断演变。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为整个区域服务,满足成员的各种需求。社区通过其机构和设施的服务活动推动制度运行,维持居民日常生活。社区服务设施的有效范围决定社区的疆界。现代社区的功能逐渐为“大社会”的普遍统一功能所替代,但满足成员谋生的需求仍是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
### 社区研究的发展
社区研究起源于滕尼斯对社区与社会的系统阐述和比较。他认为社区是社会的最简单形式,也是一种自然状态。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以研究都市社区而著称,为社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派从不同层次研究都市社区,包括整个城市以及城市内的特定区域。美国学者林德夫妇开创了以小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区权力的研究成为社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了解社区的权力分配状况。人文区位学理论也是基于区位分析发展起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社区的许多特征已逐渐模糊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疆界划分。在社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滕尼斯的理论与众多学者的贡献共同推动了我们对社区的深入了解和认识。社区研究的价值
无论是对于社区本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社区研究都具备重要的价值。整个社会由众多大小不一的社区所构成,每个社区都是社会的一个具体缩影。从某种程度上说,社区研究是探索整个社会的起点。相较于整个社会,社区更为具体且易于把握。一般而言,社会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具体的社区中展开的。社区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也必然会在整个社会中有所体现。社区研究是对社会研究的细化,通过对社区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的普遍规律和同类社区的共同特点。
通过社区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某一社区的独特性,从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和建设。社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教育资源不足、犯罪率高等。社区研究旨在揭示这些问题与社区其他方面的关联,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社区依靠自身力量有效解决问题。许多社区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更大范围内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社区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再谈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指由业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同时维护区域内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我国的商品房物业管理分为前期物业管理和正常物业管理两个阶段。前期物业管理主要是在业主大会成立前的物业管理活动,由开发商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而正常物业管理则是在业主大会成立后,由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2003年6月8日,我国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这是我国首部物业管理行政法规,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关于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由、社区居委会以及各方面力量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当前,重点发展的社区服务包括便民利民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以及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的一条贴近基层、服务居民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社区服务在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体现的施政宗旨;有利于扩大就业、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服务的解释与特征
社区服务是为了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它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区别于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社区服务不是少数人的活动,而是以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结合自助与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
社区服务对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放人们从沉重的家务劳动中,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可以培养出高尚的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提高人的素质。
谈及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必然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的加速,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它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教育需求,也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从内部看,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说明了教育社区化的必然性。社区学校(院)的发展过程也是社区教育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外显的过程。90年代以来中国社区教育概念中的“教育”已超越了狭义的教育范畴。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它适应了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要求。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满足市民基本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市民最基本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内容和手段。这些内容包括基本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及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式,都是为了帮助市民生存、发展自身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参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做出明智的决策。(全民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区教育开创了新的前景。借助ISDN和ATM等高新技术,人们可以在家中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轻松学习在线课程。远程视频、交互式电视和视频点播等也对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价值,并扩大了其发展空间。这些技术为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区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在教育现代化、推进普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显示了其优势。外来人口和失业人口的教育需求也日益受到重视。社区教育在满足这些群体的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对城市生活的了解,以及调整待业者的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
社区教育仍面临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宏观管理问题是一大重点,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社区教育中的协调问题。社区教育的发展动力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将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推动社区教育的共同发展。
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是密切相关的。社区教育通过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成员文明素质来促进社区建设。社区教育应适应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建立独立的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的合作体制。其主要功能包括向社区居民开放办学、作为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提高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等。
社区教育在社区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等重要功能。它一定能突破原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实现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最终达到学习化社会的目标。天津市河西区大数据管理中心不会转型为企业,该中心成立于2019年,主要负责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登记、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及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等工作,属于事业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