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训初识企业环境
让新入职的销售人员初步了解公司的运作基础,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程序及标准。此阶段应着重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状况、人事规章制度等,以帮助他们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2. 分阶段培训内容
企业针对新进员工,采用三阶段培训法。以下为各阶段的主要培训内容。
第一阶段:公司概况及部门介绍
- 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创业历程、成长轨迹、发展趋势。
- 公司理念、传统、习惯、规范和标准。
- 主要产业介绍及组织结构概览。
- 高层管理人员的情况简介。
第二阶段:产品与市场知识
- 品牌介绍、产品性能、价格比较及服务。
- 产品名称、特点、优点等详细信息。
- 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策略及公司应对方案。
第三阶段: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
- 集中讲解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奖惩制度等。
- 深入阐释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发展理念等。
3. 实务操作与技巧培训
进入工作现场后,应有资深员工或直接上级对销售技巧、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新进人员提升其工作技能与工作业绩。
4. 全面培训内容覆盖
- 职业礼仪、人际沟通技巧的培训,包括沟通的意义、沟通的障碍及技巧等。
- 职业发展规划的引导,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 销售技巧与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培训,涵盖销售活动分析、公关知识、广告与促销等。
5. 培训方法与师资
培训过程中应灵活运用讲解、录像、幻灯放映、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讲师以企业内部人员为主,如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销售部门经理及销售骨干等。
6. 培训设备与场地准备
在培训实施前,需确保投影仪、麦克风等设备准备就绪,并选择合适的培训场地,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7. 培训纪律与评估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员尊重讲师和工作人员,遵守课堂纪律。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结业证明,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讲师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8. 教材与资料准备
为提高培训质量,相关部门需提供相关培训资料,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编制成公司入职培训教材。以自编教材为主,适当购买教材为辅。
9. 持续改进与评估反馈
每期培训结束后,培训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对未来的培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对讲师的教学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培训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助力新员工在企业中迅速成长和发展。二、企业员工培训课程有哪些?
企业员工培训涵盖了多个领域,常见的培训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管理培训、采购培训、生产培训、物流培训、股权激励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商务礼仪培训、市场营销培训、销售培训以及员工职业化培训等。
这些培训课程的目标在于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从而发挥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双重发展。
课程设计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三、销售型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
对于销售型企业而言,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具体建议:
1. 参训人员方面:
a. 领导应带头参与培训,这不仅是增加个人知识、拓宽视野的机会,更是了解下属、增进交流的平台。高层的参与对贯彻企业文化和执行力至关重要。
b. 中层领导应关注自身素质和绩效管理,针对自身职责选择相关课程,提高管理与领导力,同时关注其行为改变。应将中层领导对下属员工的培训职责纳入绩效考核。
c. 有意识地培养部分中层领导参与讲课,提供专业化的训练,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课程。
2. 课程设计方面:
走进核心业务,融入重点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培训中起管理与指导作用。针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以行业为主线,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解决行业或岗位的共性问题。课程设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推动企业管理的进程。例如,在工程、房地产行业,可以结合具体业务开设相关课程,并组织行业内参观学习。
3. 方式方法上:
不拘形式,灵活适用。企业培训除了告知功能外,还能激励受众、改变行为。建议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员工参与。如,召开部门业务研讨会、经验分享会等,并利用内联网开辟讨论论坛。
4. 结果应用上:
注重激励,建立制度。建议将培训与公司的考评、激励和福利制度结合,维护培训通道的健康发展。将员工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绩效考评和晋升轮岗的考核指标。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提供与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培训或奖励性休假。根据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情况,适当安排轮岗锻炼。
有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创造生产力,更要启发员工的内在学习动力,与公司的各项制度相结合,形成激励和荣誉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