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如何避免创新式发展的陷阱? |
讲师:钱科宇 浏览次数:2344 |
|
|
此文是特意为您而写的。首先你们是有一两个成熟业务在手的,现在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文中很多问题是你们这个阶段最有切身体会和最有需求解决的。
企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有没有固有的成功模式?老师能不能教?既然都称为创新了,那就是没有的。
所以本文不能发表什么预见性的高见,而只能做一件简单而合理的事,就是分析以往诸多想要转型升级却没有成功的企业,找出他们没有成功的真正原因,并避免之。已知的错误不再犯, |
|
此文是特意为您而写的。首先你们是有一两个成熟业务在手的,现在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文中很多问题是你们这个阶段最有切身体会和最有需求解决的。
企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有没有固有的成功模式?老师能不能教?既然都称为创新了,那就是没有的。
所以本文不能发表什么预见性的高见,而只能做一件简单而合理的事,就是分析以往诸多想要转型升级却没有成功的企业,找出他们没有成功的真正原因,并避免之。已知的错误不再犯,就是离成功更近一步。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
错误一
产业定位草率
什么叫产业定位?选择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和行业,并分析其中有没有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机遇。
现阶段什么产业最有前途?当老板的都能大致说出二三,教育、大健康、养老、美业,等等等等,这些答案都对,但几乎没用。
我们所说的草率不是说定位选择错了。定位是对的,但是定位的同时没有考虑自身的情况,或者对自身条件分析不够到位,草率选择了,那就是个“雷”!
某化工企业,开业超过三十年,业绩不算差,但是比起同时代开业的同行来说还是小规模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与高校合作,公司决定研发两款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新产品,如果这两个产品量产化成功,公司业绩必定翻几倍。然而,在投入部分资金后发现,仅仅靠实验室的成果,无法实现量产,而公司的二次研发团队又很薄弱,终究无法将产品市场化。公司也没有进一步投入巨额资金的决心,于是新项目只能夭折了。
发生这个真实案例背后的原因,是公司在原来领域的优势已经很久了,市场部门的开拓能力退化不少,无法随时将市场动态反馈到公司,所以研发团队也就没了方向,而人力资源部门也没有接到明确的人才储备需求。公司以往的日常工作只是在持续优化原有的产品品质,而没有做好创新的准备。
错误二
人才发展不足
某著名白酒企业,在解放后国家名酒评比中多次入选,销量曾经全国第一,但近年来逐渐落后于同行。集团下属有诸多子公司,以其中一个包装子公司为例,集团原先是外采购酒瓶的包装盒,现在自己建厂供应包装盒,本意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扩大产业布局。包装厂投产后发现,自己所产包装盒的售价要高于外部供应商的价格,原因是成本太高,排除其他人为因素之后,就是因为该子公司的业务规模还不够大,所以固定成本分摊太大。
其实设立包装子公司的初衷是要向外扩张,获得更多的外部企业订单,这样才能有规模摊薄成本。然而事与愿违,包装子公司的管理层都来自于酒业集团,没有包装业务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外部客户的市场迟迟打不开。
结果,包装子公司的存在就拉低了集团的总利润。
从酒业集团的业务链考虑,包装盒自营是再自然不过的决策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决策背后,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被忽略了。
关于管理的人和事,始终有两种意见,是先找人才还是先设计项目?
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答对,创新升级就不可能实现。
正确答案是:成熟的项目,先事后人;创新的业务,先人后事。不妨回忆一下,你的第一个业务创业之初是不是这样:有什么样能力的员工,才能开发什么样的业务。
错误三
组织形式固化
某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是机械类产品,经营已有二十余年,由于地处著名的旅游区,近年来集团下属设立了旅游板块的一系列子公司,从景点到酒店到车船队,甚至还建立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类似于携程。这样就能实现产业闭环。
而我们在进行辅导时,旅游板块好几个子公司的反馈是资源严重缺乏。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这样的烧钱大户,既要运营和研发人才,又要网上搞活动,还要做地推。在问到互联网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时,我们终于发现,原集团是互联网公司的全资股东,这是最大的问题。试问,哪个互联网企业是由创始人全资控股的?互联网项目的投资极大,风险极大,通常需要引进投资者或者邀请合伙人加入。
还有酒店子公司,收购了几家成熟的酒店。这里凸显的问题是设施老旧,顾客满意度降低,而且这些年,团队的会议减少,散客群体成为主力,但集团却为什么没有及时调整思路?究其原因,是决策权在集团高层,管理权在集团的职能部门,集团以财务指标为考核重点,很多设施投入就没法到位,而子公司却没有决策权。
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管理方式差异较大,制造业以成本、产能、质量、客情关系优先,统筹权、决策权和管理权向上靠;服务业是顾客满意度优先,因为服务现场的问题比制造业更多样化,决策权应相对下沉,管理权更应下放给一线管理者。
错误四
企业文化过时
企业文化该不该阶段性优化呢?当然需要。例如,海尔的企业文化:
第一代:(1984-2005):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第二代:(2005-2012):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速战速决
第三代:(2012-2019):
海尔精神:诚信生态,共享平台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小微引爆
第四代:(2019--):
海尔精神:诚信生态,共赢进化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链群合约
可见,企业文化是需要跟上时代并符合阶段性战略需要的。
说到企业文化,很多公司就没有明确过,或者有口号但没有认真对待过。然而,只要是一个历经了数年发展的公司,虽然没有强调过企业文化是什么,也一定会有潜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就是企业的文化。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以前没有明确过,现在就没有可供讨论修改的标的,无法用显性的工作方式进更新,于是那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就成为了隐身的“绊脚石”。
某贸易型公司,主要业务是代理某知名商品并开拓市场,因为客户对象是企业,所以公司在客情关系上投入较大,一贯是花钱比较大方,当然也因为产品的毛利率也比较高。
随着上游企业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公司决定自己研发生产一款新产品并自己建市场体系,该产品是销往终端消费者的。刚投产之初就发现,品牌建设的成本很高,渠道建设的费用也很高,而且生产成本也降不下来。做了工作分析之后,发现管理层对成本控制的意识非常欠缺,依然还是以前花钱的风格。
企业文化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不能用原有业务的行为方式从事新的业务。
如果原有业务需要严格控制成本,而新业务是需要投入费用的,也是同理。
如果公司管理团队年龄较大,而新业务是面向年轻市场的,也是同理。
如果你转换了市场区间,而南北方的文化不同,也是同理。
如此种种。
错误五
管理体系薄弱
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是关于计划性和执行力的管理。
管理工作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控制,有归纳总结,PDCA循环。对于一个管理有序的企业,这都是常规。创新升级的工作本质上也是众多工作的一种,也需要系统管理,但是现状是,很多创新只停留在老板的脑子里,根本无法有效实施。
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本就缺少有效的管理体系,常见的问题就是效率低下、执行力差,人员难管,原来的工作已经够乱的了。而以往的解决方式就是老板亲自救火,结果老板越来越强,下属越来越弱,业绩尚可,但整体的管理素质下降,以这样的团队,还怎么能够实现创新升级呢?
要克服上述的五种错,挑战不可谓不大,但是企业不创新升级就是坐以待毙。解决的方案就是“建立系统”。详情请持续关注本号的文章。
(重要提示:本文中的案例均为真实,文中所描述现象仅限于案例发生当时,企业是在不断尝试中发展进步的,请读者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上述企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