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机制设计是合伙人制度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节。
郑老师把已经落地的某咨询项目改编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先仿制再创新,从郑老师方案中找自己的机会。
01 案例背景
杭州某家居设计公司全体合伙人约定,合伙人进入及退出的价格,均按照净资产(PB)统一核算,
首期合伙人进入价格为1.0元/股。
针对合伙人“同意离职”退股的情形,郑老师设置相应的离职系数,如表1所示:
案例 | 困扰老板的退出机制设计原来这么简单
表1:离职系数
同时规定,合伙人退出价格与公司销售收入相关联。
(注:实操中也可以与净利润挂钩,但该公司客户基本上为个人,不需要发票,因此存在财务的不规范性,故采取销售收入作为合伙人分红及退出核算的依据),如表2所示:
案例 | 困扰老板的退出机制设计原来这么简单
表2:销售收入与按净资产核算退出的关系
02 退出金额
此时我们可以设置合伙人退出金额:
合伙人退出金额=原值部分+增值部分×离职系数,
其中,原值部分=实股数量×1.0元/股,
增值部分=实股数量×(按净资产核算退出价格-1.0元/股)。
举例:
2018年5月,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A获得公司授予的75.67万股的期股。
2020年5月,设计师A所持期股已完全解锁,且完成出资75.67万元。
2022年3月,设计师A正常离职,假设当时公司销售收入为0.8亿元,
则合伙人A退出金额=原值部分+增值部分×离职系数
=75.67万股×1.0元/股+75.67万股×(1.25-1.0)元/股×0.5
≈75.67万元+9.46万元≈85.13万元。
设计师A的本金增值率=(85.13-75.67)/75.67≈12.5%。
在设计师A离职时间不变的前提下,
同理可以推算出,当公司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4亿元及2.0亿元时,
经测算A退出金额分别为104.05万元及113.51万元。
设计师A的本金增值率分别为37.5%及50.0%。
具体退出测算数据,如表3所示:
案例 | 困扰老板的退出机制设计原来这么简单
表3:按净资产核算退出的情形
我们可以看出,合伙人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公司销售收入越高,其退出的金额也越多。
这种退出金额核算方法简单易操作,老板可以借鉴并用于自己的公司当中去。
03 总结
(1)退出价格包括三类,一是折价、二是平价;三是溢价。其中溢价是股东/合伙人最和谐的退出方式。
(2)在外部投资人进入前,非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设计较灵活,例如退出价格与PE或PB挂钩。
(3)规避“兄弟式合伙,仇人式散伙”的最好途径是,提前约定好退出的游戏规则。
(4)退出的最高境界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