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仲英先生及基金会简介
唐仲英先生是一位知名慈善家,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自幼为避战乱随父辗转多地。他是美国唐氏工业集团董事长、创始人,也是唐仲英基金会董事长。唐仲英先生于1995年私人出资在美国成立了“唐氏基金会”,主要资助中美教育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还成立了“唐氏中药研究基金会”致力于中药相关的研究推广。
唐仲英基金会涉及教育、医疗和社区发展三大领域。至2020年末,唐仲英基金会累计在中国捐款超12亿人民币。基金会在众多高校和地区设立了多种奖学金项目,如在22所高校和苏州市吴江区设立的“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在13个地区初、高中学设立的“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在13所高校实施的“仲英青年学者”项目等。并且在2020年5月26日,唐仲英基金会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相关项目、共建公共卫生高级研究院。2012年,唐仲英基金会荣获中国慈善排行榜特别贡献奖,唐仲英先生也曾连年荣获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家”称号并获得“人道主义奖”等。
二、唐仲英基金会的公益领导力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一)高校合作与人才培养
唐仲英基金会与多所高校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例如与清华大学,20余年来,唐仲英先生及基金会向清华大学捐赠支持各类项目近亿元,数千名师生受到资助。2021年首届公益领导力赋能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清华举行,来自多所高校的唐仲英爱心社骨干参与其中。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为学员讲授开营第一课,从“长、慢、大、公”四个方面诠释了领导力的深刻内涵。这体现了唐仲英基金会通过与高校合作,在培养青年人才的公益领导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复旦大学,自2000年5月设立“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开始,在支持学生培养、学科发展、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等多方面与复旦大学携手走过二十年。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更在校园中营造了公益氛围,激励着学生在公益道路上发展自己的领导力。
(二)奖学金背后的公益导向
“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等项目,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物质奖励。这些奖学金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的考量,奖励品学兼优、家境贫困且热心社会公益的大学生。这一理念引导着学生在追求学业进步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公益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领导力。通过这些奖学金项目,唐仲英基金会在众多学子心中播下了公益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如何在公益活动中引领他人共同前行。
三、唐仲英基金会的公益领导力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彰显
(一)对社会公益理念的传播
唐仲英基金会秉持“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理念。这种理念通过基金会的各项活动不断传播开来。例如基金会制作的新版宣传片《大爱无疆 向善前行》,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公益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基金会在各地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将这种公益理念传递给当地的民众,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公益领导力的一种体现。
(二)在不同领域的公益实践
在医疗领域,唐仲英基金会捐赠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恶性肿瘤精准诊疗中心与区域诊治网络体系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儿童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改善患病儿童的医疗条件,体现了基金会在医疗公益领域的领导力。在社区发展方面,虽然没有具体的大规模项目描述,但从基金会整体的公益理念来看,其对社区发展的关注必然涉及到诸如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的努力,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引导等方式推动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青年学子与唐仲英公益领导力的传承与发展
(一)青年学子在唐仲英项目中的成长
在唐仲英基金会举办的各类活动中,青年学子是重要的参与者。如在公益领导力赋能夏令营和共创营中,青年学子们接受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公益精神领悟、领导力锻炼、审美素养提升、沟通表达技巧训练、多元文化认知探索等多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让青年学子们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成长,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入理解公益的内涵,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公益领导力。他们在活动中以唐仲英先生为榜样,将公益精神深植于心,为未来在公益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青年对唐仲英公益领导力的传承
青年学子们在接受唐仲英基金会的支持和培养后,成为了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和公益事业的推动者。他们在各自的学校、社区,甚至未来走向社会后,会将唐仲英基金会的公益理念和公益领导力传承下去。例如唐仲英爱心社的骨干们,他们在学校中积极组织公益活动,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将唐仲英先生的公益精神不断传递,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公益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发展公益领导力的内涵。
唐仲英先生及唐仲英基金会在公益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通过教育、社会公益事业等多方面的实践不断发展和传承,并且在青年学子身上得到延续和创新,为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