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课程领导力是学校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首长在学校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引领、导向和重要指导。它体现为课程建设的价值思想的引导,率领学校教师朝着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从校长的角度来看,课程领导力就是指校长在引导和率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能力,这是校长的专业修养和人格魅力之所在。
首先,校长的思想力是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校长要具备“有主见、有远见”的“领导的素质”,对教育的价值及其取向、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哲学意义、实现教育目标的现实走向等要有思考判断力。例如,在面对新世纪各国纷纷展开的课程改革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领域的方方面面,校长需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学校的课程发展适应新的要求。
其次,校长的课程知识修养也是课程领导力的一部分。校长需要深入了解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在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从传统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到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校长有足够的课程知识储备来应对这些变化。
最后,校长调动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积极投身课程建设的能力也不可或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只有当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建设中,课程改革才能有效推行。比如沈阳市满族中学在突出民族特色教育、开发校本课程体系时,必然离不开校长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二、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世纪之交,各国为培养学生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纷纷展开课程改革。我国也不例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和学的方式、课程管理方式的改变,这打破了学校原有的管理常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应对课程变革的挑战和要求,保障课程变革有效推行和实施。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例如在新课程决策权下移的过程中,学校如何把握好课程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课程领导力发挥作用。
(二)区分领导与管理
在学校的运行中,领导与管理有着不同的职能。管理是把事做对,领导是把事做好。管理侧重于管事理人、先理后管,如计划、组织、命令、控制等职能;而领导更强调对人的影响,在课程方面则体现为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着眼于做正确的事,本质是领导力,与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简单学校环境下可能管理更为凸显,但在复杂学校环境、动荡情境和变革时期,课程领导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应对现实中的问题
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对课程领导不利的因素。例如,有人认为课程不是学校该管的事,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承担课程领导;同时,还存在对课程的歧义、对校本的疑惑等知识方面的问题。提升课程领导力有助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让学校正确认识课程领导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课程建设中。
三、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一)提升思想引领能力
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摒弃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如“课程即教材”这种观念的弊端是知识传授贯穿教学全程,教育、课程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新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课程是育人的过程。校长要引导教师认识到教科书之外,还有许多教学的内容与实践,也就是要重视国家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建设,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课程。
(二)提高课程执行能力
在课程的执行方面,要注重课程的规划和开发。从校本课程开发来看,有三个层面需要关注。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三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化课程。以沈阳市满族中学为例,该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紧紧围绕“创建优质民族学校”总体目标,突出民族特色教育,开发了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如珍珠球、狩猎、赛威呼、满族知识等多个校本课程,并整体或局部纳入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规划方面,要进行学校教育哲学定位(包括培养目标、办学思想、学校特色)、学生基础与需求诊断、地方资源与学校优势分析、教师专业水平与特长评估、学校组织保障(如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教师培训、合作机制)以及家长及社区支持配合等工作,从而形成学校层面整体校本课程的规划方案。
(三)加强团队建设
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效的团队。这包括提升领导能力、建立高效的团队、认识EQ与沟通、提升沟通能力以及沟通的运用等方面。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例如,在培训中强调的态度、习惯、结果的ACTION思维行为循环,生命在于行动,行动是快乐的源泉等理念,都有助于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同时,在团队建设中也要注重尊重他人权益,如在培训时要求手机禁音、勿开小会、举手发言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
提升课程领导力是学校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工作。通过深入理解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认识其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学校能够更好地应对课程变革的挑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