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份感在人际交往中的弊端
在人际交往中,身份感过强是非常有害的。太有“身份感”,可谓是做人的一大忌讳。就像那句“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心,勿持功而失信”所说的一样,自恃身份,脸上写满优越感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反而会四处树敌。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尊重是一种仰视,是弱者对强者、小辈对长辈的尊崇与恭敬。但实际上,真正的尊重与教养紧密相连,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对上卑微、对下目中无人。然而,总有一些自我感觉膨胀的人,觉得自己无比尊贵,在餐厅吃饭对服务员显示优越感,搭车时对司机显露优越感。看到别人的失误,还自命不凡地指出,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丝毫不顾他人的心情和面子,还以为自己给别人上了一课而沾沾自喜。
例如二战时期英国国王到伦敦贫民窟视察,他站在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前,礼貌地询问里面的老太太“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表明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放下优越感。毕竟,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虽有贫富之差,但无贵贱之别,对待他人的态度体现着自身的教养。
二、身份感与无知的关联
迷恋身份感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刘慈欣曾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那些仗着身份感行走社会的人,往往缺少真才实学。他们需要身份感来装点自己的“门面”,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外强中干、底气不足。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人,没有什么真本事,却靠着所谓的身份感来抬高自己。他们可能在某个组织中拥有一个头衔,就开始对别人颐指气使,而当真正面临问题需要解决时,却束手无策。这种依靠身份感来获取虚假的成就感的行为,是对自身能力不足的一种掩饰。
三、身份感影响对待弱者的态度
一个人对待弱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教养。比如之前网上有个视频,服务员不小心弄洒菜汤,某知名人士就连续骂了她十几分钟,服务员一直赔礼道歉最终还是被骂哭。很多这样的人,仗着自己有一定的地位或者身份,就肆意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龙应台说过看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怎么对待弱者。那些欺下的人往往媚上,对待弱者肆意谩骂的人,对待强者只能卑躬屈膝。他们内心缺乏一个稳定的支撑点,而内心强大的人不需要踩着别人来证明自己。在领导力方面,这种对待弱者的不良态度更是不可取的。领导者如果不能平等、尊重地对待下属,就无法真正获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
四、身份感在领导力中的负面体现
在领导力中,身份感更是大忌。从一些领导力的研究和实际案例来看,优秀的领导者不会过度强调身份感。例如研究的6位领导人,他们没有一个出身上层阶级,他们将贵族品质和精英抱负相结合,把公共服务视为崇高的事业,鼓励对领导力的追求。这些领导人自儿时起被灌输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包括个人自律、自我提高、仁爱宽厚等,他们具有深切的国家身份感,相信最崇高的抱负是通过领导国家来服务本国人民。
而在实际的领导过程中,如果领导者有很强的身份感,就容易陷入领导力提升的误区。比如为了装专家而说话“打官腔”,这会给沟通带来麻烦;凡事都嘲讽且逢人就指出,会让人觉得抱有成见、说话不严肃;先入为主,认为观念比人更重要,这在领导中也是非常错误的。真正的领导力是一种人际关系,领导者需要获取信任、共启愿景、感召他人、促进协作、发展他人等,而身份感过重会阻碍这些能力的发挥。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明确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和原则,真诚地对待下属,有前瞻性、激情和能力,而不是凭借身份感来进行领导。身份感过重会使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产生隔阂,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环境,也难以激发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整个团队或者组织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