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的宗旨与意义
青岛市中学生领导力大赛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组织管理才能。在当今社会,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责任感是一个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基础,它让学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对团队、对社会负责。实践能力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关键,通过参与大赛中的各项活动,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而组织管理才能更是在未来无论是职场还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例如,在改进公共政策项目中,学生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他们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他们积极行动,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组织能力。通过参与这样的大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赛的主题与组织单位
大赛的主题是“分享项目成果,探讨担当之路,展示领袖风采”。这一主题明确了大赛的目标和方向。“分享项目成果”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项目中的收获、经验以及成果展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探讨担当之路”则是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项目和社会情境下,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展示领袖风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的平台。
大赛的组织单位包括校政教处、团委、各年级部、国际部、总务处、保卫科等。这些组织单位的协同合作确保了大赛的顺利进行。政教处可以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方面提供指导;团委能够在组织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热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年级部则可以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组织和管理;国际部可以为大赛引入国际视野和资源;总务处负责大赛的物资保障;保卫科保障大赛的安全环境。
三、大赛的内容与形式
- 第一轮比赛:优秀项目展示
- 这一轮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在本年级进行展示。它分为各班级分组展示和优胜班级集中展示两个环节。在各班级分组展示环节,每个班级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学生领导力培养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这可能包括班级内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尝试等。例如,有的班级可能组织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 优胜班级集中展示则是从年级层面选拔出优秀的班级进行集中展示。这一环节不仅是对优胜班级的肯定,也为其他班级提供了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一轮比赛,从年级层面考察各班在学生领导力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 第二轮比赛:行动方案设计
- 在这一轮中,全部选手将打破年级的限制,被重新分组,每组7人左右,同年级不同组。各组根据大赛组委会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组的具体项目主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行动方案设计。
- 例如,在组织国际性纪念日活动项目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策划活动的主题、形式、宣传策略等。这要求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合理分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轮比赛从团队层面,考察各个新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
- 第三轮比赛:个人赛 - 无领导小组讨论
- 这一轮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就一些现实问题展开讨论。选手在第三轮的参赛资格与第一和第二轮比赛中的表现密切相关。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每个选手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与竞争来展示自己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可能会讨论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问题,选手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如政策制定、公众教育、企业责任等方面,这考验着选手的综合知识和思维能力。
四、参赛对象与代表队组成
参赛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这体现了大赛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每个班级由1名教师带队,每队选手为5人。教师的带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代表队组成方式既有利于班级内部的团结协作,也为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
五、大赛的成果与影响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青岛市中学生领导力大赛取得了诸多成果。例如,青岛39中在第十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中获得特等奖,这不仅是对学校在培养学生领导力方面的肯定,也激励着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来。通过参加这样的大赛,学生们在责任感、实践能力、组织管理才能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大赛也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大赛中的项目如改进公共政策、组织帮扶弱势群体的实践活动等,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对政策的完善还是对弱势群体的帮助,都体现了中学生的社会价值。
青岛市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组织管理才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学校、学生和社会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