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贷款对象概述
贷款对象是指银行针对哪些部门、企业、单位和个人发放贷款。实质上,这是银行选择贷款投向,确定贷款范围和结构的过程。
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 必须反映信贷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确保贷款的偿还和利息支付。
2. 遵循商业银行贷款原则,包括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3. 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贷款的投向要服从国家整体经济规划。
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经营性企业单位,这些单位具有经济收入,能够补偿和增值预付价值,并且有归还贷款本息的资金来源。非经营性、没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则不能成为银行贷款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从事生产、流通和为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经营性单位以及个体经济都有可能成为贷款对象。根据相关规定,贷款对象需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二、贷款条件解析
贷款条件是指获取贷款的具体条件,是对贷款对象的具体要求。只有满足“对象”要求并且满足“条件”的企业单位才能获取银行贷款。确定贷款条件的依据主要包括企业单位的合法性、独立性、自有资本的充足性、盈利性以及贷款的安全性。申请贷款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经营的合法性、独立性,有足够数量的自有资金,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三、关于贷款用途和种类
(一)贷款用途是指贷款在企业资金占用中的使用方向和范围。现行贷款主要用于存货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流动资金方面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储备、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商业企业的商品存货以及工商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的结算资金。固定资金则主要用于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新建、改造、扩建以及科技开发的资金需求。消费领域主要用于民用商品房和汽车购置的资金需求。
(二)关于贷款种类,现行划分标准和种类包括:按经营属性划分,如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按使用期限划分,如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按经济性质划分,如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贷款、集体企业贷款等;按信用程度划分,如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及票据贴现;按在社会再生产中占用形态划分,如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按使用质量划分,包括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以及按国际惯例对贷款质量的划分等。每一类别下又有更细的分类和规定。
金融机构贷款期限的设定,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特性、生产建设周期以及综合还贷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考量。银行的资金供给可能性和资产流动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这些因素的考量由借贷双方共同商议决定,并在借款合同中明确标明。自营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但对于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最长期限可延长至20年。若贷款期限超过10年,需报请中国备案。
关于票据贴现,其贴现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从贴现之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若贷款到期无法按期归还,借款人需提前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展期。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累计不得超过3年。若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展期申请未获批准,贷款将自到期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
贷款利率由贷款人在中国规定的利率上下限范围内,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并在借款合同中明确。这个浮动幅度是由中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规定的。贷款人和借款人应按规定按期计收或支付利息。
为推进特定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可对某些贷款进行利息补贴。除国务院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
贷款方式指的是贷款的发放形式,它反映了银行贷款发放的经济保证程度和贷款的风险程度。贷款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借款人的信用和贷款风险程度。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方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贷款程序包括贷款申请、审批、签订合同、发放贷款、贷款管理和收回等环节。信贷监督和制裁是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分析、督促、制约的行为。信贷监督方法主要采用经济措施,通过信贷业务活动来进行。信贷制裁是信贷监督的必要手段,旨在促使借款人遵守借款合同,规范企业行为,合理利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贷款担保方式操作管理涉及贷款担保的概念、任务、方式和审查。担保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以保障贷款债权实现的法律行为。贷款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借款与贷款的流程管理
在金融交易中,有效借款合同与抵押担保合同的签订是首要步骤。此后,借款人可依据银行的贷款通知,开设抵押贷款账户。银行则根据贷款项目的进展、实际需求及规定用途进行放款,并严密监控其使用情况。
票据贴现贷款的操作细节
(一)票据贴现的概念与特点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并支付一定利息以获取资金的行为。对银行而言,这是购买票据所载权利。当票据到期时,银行可获得票据所载金额。票据贴现贷款具有以下特点:
1. 流动性高:贴现后,票据所载权利完全属于银行,如有急需,可迅速转贴现或再贴现,资金回笼快速。
2. 安全性大:贴现人及票据上的当事人均为债务人,保证了银行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3. 自偿性强:票据贴现在票据产生时即确定了兑现日期,且多以合法商品交易为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偿性。
4. 用途明确:每笔票据贴现都是针对特定用途操作,贴现的合理性一目了然,反映银行工作质量。
5. 信用关系简单:除票据到期不能偿款外,贴现人与银行无需其他联系,利息在贴现时即预先扣除。
(二)办理贴现贷款的程序
1. 提交贴现贷款申请。
2. 进行贴现审查。
3. 支付贴现资金。实付贴现金额为汇票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
信用贷款的操作管理
信用贷款是以借款人信用为担保的贷款。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严格把控额度,并对借款人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审查与分析。重点审查包括:
(一)借款人品质。
(二)贷款用途。
(三)贷款数额。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系统成为现代商业运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电子商务系统基础层
该层为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环境,提供必要的软硬件及网络平台支持。
二、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层
该层直接为应用系统提供服务,优化应用功能,如建立商品目录、开发支付工具、保障信息安全等。
三、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层
这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各种应用系统,如企业宣传、网上购物、虚拟电子市场等。该层还需包括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系统、支付系统等关键组件。
四、电子商务系统的社会环境与社会责任层
包括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安全规范等,同时也需要关注电子商务系统的社会影响及责任。
五、表达层与客户端
表达层负责将商务应用层的处理结果以不同形式提交给客户端,并完成与客户的交互。客户端则是客户接收服务的终端设备。
六、内部与外部系统接口
内部系统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而外部系统则主要指与其他企业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如银行支付网关、认证中心等。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电子商务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网上订购、货物传递、咨询洽谈、网上支付、电子银行、广告宣传及意见征询等。这些功能使电子商务能够实现便捷的网上交易,提高商业效率与用户体验。特别是在网上支付环节,电子银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广告宣传与意见征询等功能也增强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扩展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将更加丰富与完善,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多便利与可能性。未来,电子商务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电子商务系统能够通过网页上的各种格式文件轻松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如选择、填空等,这将有助于企业的市场运营形成一个闭环。这种反馈不仅能提升售后服务水平,还能让企业发现商业机会,改进产品。以下是关于电子商务系统下企业融资管理的深入分析。
业务管理是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包括企业内外部的协调和管理。这些活动涉及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关于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融资观念落后。许多企业缺乏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依赖于的优惠政策。很多企业在融资方面缺乏积极性和策略性思考,更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游说或贿赂要求干预银行,迫使银行对不符合经营的企业发放贷款。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充分意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融资政策上,要给予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同等的待遇。
二、融资方式单一。由于我国的金融格局长期以来是由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企业在融资方面对银行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不仅加大了融资难度,而且使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灵活性都很差,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较差。很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成本——收益原则的考量,筹资工作的立足点不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综合资金成本。企业在盲目借入资金后,没有对借入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理财,导致资金的占用、闲置和浪费。
四、缺乏融资上的时机管理。许多企业忽视了资金市场的宏观环境,在资金需求和融资管理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当资金市场供不应求或紧缩银根时,企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
五、金融体系不健全和金融支持不足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动力不足,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也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受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方法:
一、开拓和利用多种融资方式。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可以考虑内源性融资、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租赁等直接融资方式。企业应根据资金需求的特点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
二、加强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企业要合理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充分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并选择资本成本最小的。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因为不同的筹资方式风险各不相同。
(三)强化并优化融资的数量与期限管理。对于融资数量的规划,我们应事先做好预测和规划,确保融资结构的合理性,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这些数量可能源于各部门预算或项目规划,也可能基于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进行预测。目标是确保资金在部门或项目中的适用时间不受影响,既要避免资金过剩,也要避免资金短缺。实际操作中,理想状态难以完全达到,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融资数量调解机制,成立相应基金以应对多余或短缺的情况。至于期限管理,主要是平衡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企业应注重长期负债的使用,因为相对于短期负债而言,长期负债能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对于短期负债,企业需特别关注其管理,确保其偿还能力与现金流和收益流相匹配。在风险管理上,不同的短期负债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成本。
(四)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实施差异化的融资管理体制,以提升企业整体的融资管理水平。为充分发挥企业整体融资优势,实现资金的统一计划、平衡和调度,建议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分级领导体制。这意味着企业总部需统一掌管资金,并要求集团内各企业将利润和折旧上交。总部则根据发展战略需求安排资金使用,或在各分支机构层面完成。考虑到企业内部组织的多种形态,如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等,总部对其的股权控制程度不同,因此融资管理权限也有所不同。例如,分公司通常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更适合实行资金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从融资角度看,总部掌握长期融资权,统一办理借款业务。而子公司,尤其是控股子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尽管拥有短期借款融资权,但在办理票据融资时仍需要总部的授权。为控制总体融资规模,总部必须对票据实行额度管理。
(五)敏锐捕捉融资环境与时机,实现适时融资。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资金需求与融资计划,在融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融资环境及自身融资需求。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至关重要,需要对资金市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合理的预期。企业在融资时也不应忽视内部融资管理。一个合理的融资结构应平衡内部和外部融资,因为企业的发展既需要自身积累也需要外部投资者的注资。内部融资管理旨在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提高收益来源和金额,从而增加利润留存收益;还需减少资金闲置和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