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由内而外的内涵
领导力不是一种外在的伪装,而是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就像《领导力就是不装》中提到的,领导力不是装出来的,很多传统管理思维存在问题,例如一些管理者跟不上信息时代变化,限制员工发展,组织存在沟通问题,像向上沟通没胆、向下沟通没心、水平沟通没肺等。真正的领导力不应是金字塔下的压制,而应转化为游戏化思维。
从一些观点来看,当领导并不是简单的事。在国企中就存在好人当不了领导,坏人当不好领导的现象,有些人在管理岗位久了,性格也被磨平。但实际上,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能管理好团队、带领公司走向更好未来的。领导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平易近人,秉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犯错就要受罚。
领导力由内而外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言行一致,领导者的行为和价值观一致时,才能获得追随者的信任,说一套做一套必然失去“民心”;懂得沟通也是关键,坦诚、清晰、简练的沟通是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有力武器,很多优秀管理者都善于好好说话、会说好话;洞察力也不可或缺,它能帮助领导者在重大变化前看清方向,这要求领导者多了解历史,拓宽视角,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掌控力也就是所谓的“气场”,在专业度、权威性等方面掌控全场,让员工心甘情愿追随;谦逊同样重要,看清自己的弱点,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受到被领导者的尊重。
二、从经典理论看领导力由内而外
从经典国学的角度来看,鲁贵卿将领导力理论与《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国学内容相结合,提出了“领导力三层次”,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里到外是一种能量的散发,从外到里是对能力的要求。例如“格物致知”,从《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能理解到就是要找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虽然难以表述,但却是领导力中很重要的内在探寻。
美国CCL创新领导力中心定义的“领导力4要素”也体现了领导力由内而外的特点。自省力(自我觉察力)和善学力是隐藏在冰山下面的能力,而沟通力和影响力是冰山上面看得见的行为特质。自省力是提升领导力最为核心的部分,领导者要基于“自我意识”,明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何处去,这样才能有正确的意识去驱动和激励行为。
三、实例中的领导力由内而外
在埃里克·施密特的经历中,他在谷歌18年的成功职业生涯离不开比尔·坎贝尔15年的悉心指导。施密特的核心秘诀是“人最重要”,这体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领导力理念。头衔只是让你成为名片意义上的领导,而真正关心下属,尊重、信任下属,下属才会愿意把事情做好,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获得职权之外的真正拥戴。正如92岁的德鲁克强调的“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卓越的管理者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下属的成功。
刘诚哲老师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讲授由内而外的领导力,他凭借广博又有深度的知识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等受到学员和培训单位的高度评价。他所讲授的领导力是在管辖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办成所需之事,提高整个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
四、培养由内而外领导力的途径
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和高潜人才等来说,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来培养领导力。例如有专门的课程涵盖6大模块、43个主题、共计550分钟,深度阐述领导力的本质,学习领导他人的原理和技巧。通过学习可以理解领导者和领导力的本质,提升认知和视野;拥有领导者的使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由内而外地发挥领导力;具备领导者的能力,激励团队高效工作,实现工作的绩效与价值。当然,成长就是不断改变的过程,无论是否处于领导位置,都可以培养领导力。多跟真正的高手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思维是分层次的,不同位置的人思考的问题不一样。
总之,领导力由内而外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体现,需要从内在品质的培养到外在行为的塑造,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和组织不断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