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观念的突破
在过去,尤其是在东方文化里,领导力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很多人觉得领导者是天生的,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气质,这种观念使得领导力被神化。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这种观念逐渐被打破。例如樊登的领导力课程提出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观念突破。它挑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领导力的固有认知,为更多人开启了提升领导力的大门。
在实际的商业世界中,有不少企业用行动证明了领导力可学。像华为、海尔、苏宁、捷贝等企业,它们积极参与领导力培训课程,这表明它们认可领导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复制来提升。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它们的成功除了技术、资金等因素外,有效的领导力也是关键因素。这充分说明领导力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可以被更多人掌握的能力。
二、领导力可复制的理论依据
(一)领导力的定义基础
领导力被定义为影响和激励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从这个定义来看,它并不依赖于某种特殊的天赋。它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既然是能力,就有被学习和掌握的可能。就像识人能力一样,可以通过测评、心理分析、行为分析等多种工具来学习和掌握,领导力同样可以借助工具来掌握。
(二)工具化的可复制性
“复制”的关键在于工具化。西方在这方面走在前面,像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讲究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效率提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显著提升。而且这种“工具”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这还能避免员工流失带来的巨大损失,因为掌握了领导力工具,即使有高管离开,新员工也能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环节不断不乱。
(三)员工执行力与领导力的关系
有些领导者陷入“执行力”的迷思,只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没意识到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例如日本企业的做法,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一般需要交代五遍。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第4遍做应急预案;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这样的流程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
三、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一)学习领导力理论
学习领导力理论是提高领导力的第一步。通过学习领导力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影响力类型和影响方向等。这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力。例如了解垂直影响,即领导者对下属产生的指导、支持和激励的影响,以及水平影响,即领导者对同级或高级领导者产生的合作、协调和互动的影响。
(二)掌握领导力要素
领导力有八大要素,如获取信任,这需要做到说到做到;共启愿景,要描绘愿景,有激情有毅力地确定目标并决定下一步执行的事;感召他人,倾诉共同理想,鼓舞感染他人;沟通与表达,使众人行,促进协作,营造环境促进合作;发展他人,激发主观能动性,提供主力支持、培训交流等。明确这些要素并在实践中运用,有助于提升领导力。
(三)借鉴成功的领导模式
像“领越领导力”这种已成为全球领导者发展领导力的有效操作系统和黄金标准,可以帮助领导者在任何场景下发挥最佳状态,带领企业和组织走向卓越。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成功模式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总之,领导力是可以被学会的,无论是从观念的转变、理论依据还是提升的方法上,都有迹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