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是组织发展和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开发方法具有多维度和综合性的特点。以下将从不同方面阐述领导力的开发方法。
一、基于生理测评的基础素质开发
领导力的发展有其先天基础,生理因素客观存在。不同个体成为优秀领导者的概率与速度存在差异。大量事例表明,领导者的气质和能力受先天的非经验因素影响。例如,有些人天生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精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生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领导能力的发挥。通过基于领导岗位所需生理素质进行选择性测评,能够减少领导人才的开发成本。这种测评可以在人才选拔初期进行,如企业在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时,可以借助专业的生理测评工具,对候选人的身体素质、精力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筛选出更具潜力的人员进行后续的领导力开发培养。
二、基于家庭背景影响的品性开发
家庭环境对个人品性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价值选择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品性的形成。积极奋进的家庭价值和开放活跃的家庭氛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比如,在一个注重诚信、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更有可能在日后的领导工作中展现出这些优秀品质。家庭中的长辈如果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具有开拓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在面对领导角色时更具担当和创新意识。
三、基于学校教育文化的基本能力开发
学校教育是领导能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和开发人的功能。一种充溢着“家、国”责任感和组织使命感的教育氛围会直接影响人的领导性格和领导价值的树立。在学校里,通过课程学习、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可以培养准领导者的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等重要素质。例如,在一些领导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管理、决策制定等知识和技能;参与社团活动时,学生有机会担任社团干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领导能力。此外,学校的文化氛围,如鼓励创新、合作和竞争的文化,也有助于塑造未来领导人的精神理念和能力素质。
四、基于工作经历的领导能力开发
领导者的成长离不开工作经历。这包括纵向的台阶、横向的轮岗、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悟性等多个方面。工作经历涵盖工作、人际、困难和挫折、教育和培训等多方面的经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领导者作为政治资源的掌握者和使用者,其能力受到工作过程中各种体制、规则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企业中,一位员工通过参与不同部门的项目工作(横向轮岗),能够了解不同部门的运作流程和需求,提升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如项目失败或客户投诉,领导者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接受企业内部的培训和向同事请教(别人的帮助),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悟性),也是提升领导能力的重要方式。
五、基于机遇和需要的领导能力开发
从领导力理论的发展来看,从特质理论到权变理论的转变体现了领导力开发观念的变化。特质理论认为领导从根本上是天生造就的,而行为理论则表明通过设计培训项目可以培养领导。权变理论进一步指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体现出不同的领导力。这意味着领导力开发必须注重情景因素。例如,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机遇和需要)时,可能需要领导者具备变革创新的能力,此时企业可以为有潜力的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开发领导力。
此外,在企业环境中开发领导力也有一套系统的方法。首先要确定公司的领导力战略,即明确是采用购买(外部招聘)为主、培养为主还是兼用的方式来发扬公司的领导力,同时考虑是否要树立自己公司的领导力品牌。其次,要确定是否要做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确保领导力培养与公司战略相衔接。然后是校准,确定目标受众后,与他们沟通,评估绩效,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进入开发阶段,并且要从公司或人力资源角度考虑激励制度,建立让参加领导力培训的员工胜任新工作的激励回报机制,避免员工培训后因无回报而跳槽。
在个人层面,自我认知与规划也是领导力开发的重要部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独特贡献,同时承认自己的缺点和短板并寻找改进方法,通过完成挑战和取得成功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态度,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在技能培养方面,要从自我、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了解领导力的作用范围,从引领、传导和效力三个维度分析领导力的开发途径,从兴趣、快乐和结果三个导向理解领导力的开发目标,从而全面提升领导力。
总之,领导力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个人的先天素质、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以及机遇需求等因素,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以适应不同的组织和社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