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益领导力的内涵
精益领导力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传统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指令与控制式的,决策多集中于高层,基层员工主要执行指令,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精益管理倡导全员参与,重视挖掘每个员工的智慧和潜力,以达成企业整体的高效运作。
在组织形式方面,基于权力的组织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层级分明,信息单向传递;基于职责的组织则强调员工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发挥效能,员工清楚工作目标和任务且有一定自主权。精益领导力就需要构建基于职责的组织,让员工明确自身职责,积极投身企业的精益变革。
二、企业中精益领导力的实践人群分类及任务
(一)企业的领导
企业的领导若要了解精益在企业中的落地实施,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精益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且把精益思想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他们是企业精益转型的推动者。例如,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要考虑如何减少库存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等精益管理的要素。
(二)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在精益领导力实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需要理解精益领导力的目标和要求,将高层的精益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传达给基层员工。同时,他们要具备对现场浪费的洞察力,如通过学习大野耐一圈,能够在生产现场或办公环境中快速识别浪费。在财务方面,要将精益语言和公司财务语言衔接起来,从财务视角看待精益,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精益管理措施在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方面达到平衡。
(三)基层员工
基层员工虽然处于企业层级的最底层,但却是精益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践行精益理念,例如在生产线上,要关注工序能力平衡,追求清流化,发现和消除一切浪费。基层员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有一定自主权,可以提出改善建议,参与提案制度、QC活动等,为企业的精益变革贡献力量。
三、精益领导力实施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实施目标
精益领导力实施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建立各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与工作小组要素的联系。其过程由上而下采用工厂方针目标展开,从定义目的、目标以及改进计划开始。例如,企业要实现精益生产,管理层需要借助对整个过程和衡量指标有关知识的理解来提供承诺和支持,明确自己在变革中的角色,分配必要的资源,确立授权和小组工作并提供认可。
(二)主要内容
精益领导力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参与、承诺和支持四个方面。在计划方面,领导者要制定出符合精益理念的长期和短期计划,包括生产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参与则要求领导者深入到精益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深入现场了解生产流程中的问题,参与到识别浪费和改善流程的工作中。承诺是指领导者要坚定地支持精益管理的推行,不被短期的困难和阻力所动摇。支持体现为领导者为精益管理提供资源保障,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同时为员工参与精益管理提供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四、精益领导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
(一)对企业流程优化的作用
精益领导力有助于企业流程的优化。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卓越流程所应有的目标姿态,如JIT、自働化和平准化等,能够引导企业朝着更高效的生产流程发展。例如,企业的交货周期较长,通过精益领导力,以单件流为目标姿态,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对员工能力发展的作用
领导者的职责之一是发展人员的能力。在精益领导力的框架下,领导者通过制定团队的培训计划、关注员工问卷调查结果、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提供建议以及重视员工出勤率等绩效评定参考指标,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员工在精益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如在识别和消除浪费的过程中,员工学会了从不同视角看待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对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作用
精益领导力的核心是消除浪费,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许多浪费现象,如库存、不必要的过程、不必要的运输和不必要的操作等。精益领导力能够引导企业发现并消除这些浪费,使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例更加匹配,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例如,矿山企业通过加强基层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精益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五、实现精益领导力的策略与方法
(一)学习精益思维模式
要想实现精益领导力,领导者和员工都需要学习精益思维模式。正如彼得·圣吉所说,要给人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例如,学习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如库存是罪恶、做多是浪费、自働化原则、少人化原则、清流化原则等,将这些原则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工作决策中。
(二)构建基于精益的组织文化
企业要构建基于精益的组织文化,让精益理念深入人心。这需要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认同并践行精益价值观。通过开展精益培训、宣传精益成功案例等方式,营造全员参与精益管理的氛围。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精益管理知识竞赛,激发员工学习和实践精益管理的热情。
(三)持续改进与创新
精益领导力要求企业持续改进与创新。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减少换模时间,提高生产线柔性对应能力,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同时,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对有价值的创新给予奖励,推动企业在精益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