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于争强好胜的危害
在领导力发展中,过于争强好胜是一个常见的坏习惯。典型的成功高管往往有着强烈的求胜心,哪怕这种求胜心并不符合其最大利益。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会不惜成本地去“赢”。这种深层的内在心理需求几乎是造成很多行为问题的根源。例如,无论是面对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都想赢。然而,我们并非反对竞争,而是倡导领导者要理性对待竞争。如果仅仅是为了赢而去赢,超出了事情本身的价值,就会偏离目标,导致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比如在一个项目决策中,可能存在多种方案,过于争强好胜的领导者可能会强行推行自己的方案,而不考虑其他方案的合理性,最终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或者团队成员的不满。
二、画蛇添足增加过多价值的弊端
大部分领导者在讨论中都想完全发表自己的意见,会情不自禁地修改同事或下属已经成熟的想法。他们很难耐心倾听他人,即使听了也会事先声明“你说的我都知道”或者“我知道有种更好的方法”等。这种习惯虽然可能使某些想法得到完善,但却会让同事和下属的积极性、承诺和责任感逐步下降。例如,在团队讨论新产品的推广方案时,下属已经提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且较为完善的方案,但是领导者却不断地加入自己的想法,使得下属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这对领导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习惯作评判的负面影响
有些领导者习惯于评判和给他人打分,并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作为通用标准。要知道,评判别人会把别人推开,限制自己成功的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例如在一个多元化的团队中,成员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工作方式,领导者如果总是以自己的单一标准去评判成员的工作成果,会让成员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阻碍领导力的提升。
四、追求“永远正确”和“总受欢迎”的陷阱
有些领导者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永远正确,但一个人的决策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一些领导者在发号指令时,由于担心决策不够正确,就会发出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指令,以便给自己留出更大的解释空间,但这会导致团队需要猜测指令的具体含义,从而无法高效地达成结果。同时,追求总受欢迎也存在问题,领导者不能为了迎合所有人而放弃正确的决策或者原则。例如在企业面临战略转型时,需要做出一些可能不受部分员工欢迎的决策,如果领导者为了追求总受欢迎而犹豫不决,就会错过转型的最佳时机。
五、追求“一团和气”的隐患
追求“一团和气”看似营造了和谐的团队氛围,但实际上可能掩盖了问题。在团队中,不同的意见和冲突是正常的,如果领导者一味地追求“一团和气”,就会压抑团队成员表达真实想法的欲望。例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流程上的问题,但是成员因为害怕破坏“一团和气”而不敢提出改进意见,这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项目的成功和领导力的发展。
六、掩盖真相和否定贬低下属的错误做法
掩盖真相会让团队成员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否定贬低下属则会严重打击下属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例如在项目出现问题时,领导者如果掩盖真相,不向团队成员说明实际情况,团队成员就无法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领导者经常否定贬低下属的工作成果,下属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不再积极主动地工作,这对领导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领导力的发展需要领导者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避免这些坏习惯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