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沟通主要有以下四种态度,回避、迁就、强迫和合作。哪种态度更好呢,看起来“合作”最佳,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未必如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形确定合适的态度,也符合权变理论的观点。简化起见,用重要性和紧急性来描述面对事情的情形,可以分为不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又紧急以及重要不紧急,选择恰当的沟通态度。
当面对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选择哪种态度呢?不妨选择回避。比如,爱人在外面逛街,发现了一件衣服,她挺喜欢的,价格也不贵。出于尊重,她打电话请示我,是买还是不买呢?对于我来说,这事情无关紧要,我就可以采取“回避”,她想买就买吧。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呢,可以采取迁就。比如,临近中午十二点,要吃饭了。但是我爱人突发奇想,想吃门口的云南过桥米线,我中午是不大愿意吃这些东西的。这个事情对我来说,紧急不大重要,毕竟到了吃饭的点。但为了家庭的和谐,迁就她一下,未尝不是最好的态度。对于即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呢?这种情形,强迫或者命令也许更为有效。比如,我准备远行,到了机场忽然发现,身份证忘记带了。这个时候打电话给爱人,强迫或者命令她抓紧把我身份证送过来。再如,当军队或者其他组织面临突发事故的时候,领导对下属一般都采取强迫、命令。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要采用合作的态度了。比如,买房子。这种事情对于一般家庭来说,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如果能采取合作的态度,基本上能免除许多后患之忧。我有个朋友,前几年买房子,当时和她女朋友不在一个地方,他一个人去买的,被售楼小姐一忽悠,什么依山傍水,欧式风格,结果很冲动的买了一套。去年发现,房子的学区特别差,离上班地方又太远。两个人只好把这套房子卖掉,重新买个二手房。由于当时国五条的风声正紧,两个人还办了个假离婚。显然是当初沟通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合作。如何合作呢?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找到共同点,还拿买房子来说,双方共同接受的位置在哪儿,面积如何,楼层怎么样,围绕这些共同点,去沟通,结果自然不会太差。
再拿我们培训时,会遇到的情形来说明。上课时,有的学员会玩手机或者与别人窃窃私语。这种情形对于我来说,是什么事情呢,属于不重要也不紧急,那么我就不妨视而不见,采取冷处理,也就是“回避”。假如,正在课程中,有学员突然站起来,捂着肚子想去卫生间。对我来说,显然是紧急不重要的,那么我就迁就下,就让他去吧。假如,有两个学员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打起来了,打的不可开交,对我来说,即重要又紧急,那么这个时候,只有强迫或者命令,让他们尽快停下来,不然会严重影响课程的进行。再说,有学员对我说,对我课程中的某个观点,不大认同或者认为值得商榷。显然重要但不紧急,那么我就会说,课程中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再单独探讨,这就算是合作了。
管理本无常形,沟通作为管理小小的环节,更无须定论。用重要性和紧急性来描述,很容易想到第二象限法则。用这两个维度,本身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沟通更侧重于技能,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多加以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