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常见误解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领导力存在着诸多误解。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便是认为领导力是领导才具备的能力。就像在企业中,一个岗位确实能给予权力,但仅仅坐在那个领导位置上,并不意味着立刻就拥有了领导力。实际上,公司在考虑赋予员工管理者职能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领导力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带领团队。领导力的高低与是否为领导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且领导力高的人通常具备更好的协作性。
另外,还有人将领导力等同于管理能力。领导力大师本尼斯曾说过:“管理者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这表明两者是有区别的,管理能力侧重于执行和事务的处理,而领导力更多地涉及到引领方向等更高层次的内涵。
二、领导力的本质内涵
早期对领导力的定义起始于20世纪初,例如穆姆福特把领导力定义为“某一个人或一些群体中的个人在社会现象的控制过程中的盖人之处”。随着研究的增多,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关于领导力定义的数量不断增加,西方学者统计有超过350个定义,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如今,领导力的核心可以看作是沟通协作的能力,它是一种能让人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不仅仅在职场中是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绝不是仅仅属于领导的能力。特别是在大型企业内部,协作是首要任务,这更凸显出领导力的普遍性。
三、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
承担责任方面
“我来”是领导力的第一句话。发挥领导力就要勇于说“我来”,这对应的是“领导力十律”的第一律——承担责任。领导职位本身就意味着责任,无论是否拥有领导职位,只要主动承担责任,就已经开始发挥领导力了。有领导职位要承担责任,没有领导职位但主动承担责任,同样是在发挥领导力。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即使不是团队负责人,但主动承担起某个关键任务的解决,这就是在展现领导力。
-
解决难题方面
领导力的第二句话是“我不知道”。发挥领导力,就要敢于说“我不知道”,这对应的是“领导力十律”的第二律——解决难题。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提出了“第五级领导者”的观念,这也体现了领导者在面对难题时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
学习提升方面
研究发现,那些最频繁投入学习的人,也是最频繁学习领导力的人。每周学习5小时以上的领导者,比起每周学习1小时或者更少时间的人,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多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要高出74%,在工作中找到正确目标的可能性高出48%,而且在工作中也更快乐。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实践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也是常见的方式。
-
团队合作与影响他人方面
在团队中,成员可以通过主动承担责任、帮助他人和促进团队合作来展现领导力。比如在一个软件开发团队中,某个程序员虽然不是团队领导,但他主动帮助新成员解决技术难题,积极推动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这就是领导力的体现。同时,即使没有正式的领导角色,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专业知识来影响和激励周围的人。而且领导力不仅仅体现在工作场合,在家庭、社区服务、志愿者工作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展现。例如在社区服务中,积极组织活动、协调各方资源的普通居民,就是在发挥领导力。
综上所述,领导力并非只有领导才具备,它是一种普遍的能力,不受职位或头衔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不同的方面运用自己的技能和影响力来积极影响他人和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