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36个关键》简介
《领导力的36个关键》是由戴安娜•布赫所著,她是全球领导力大师,著名领导力咨询公司波尔研究首席执行官,也是著名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被翻译为60多国语言,累计销量达400多万册,并且她为众多世界500强公司如IBM、波音、通用等提供咨询服务,荣获诸多殊荣。这本书是她38年培训课精华的总结,获得了2018年度美国著名的商业图书大奖AXIOM商业图书银奖,被称为“近10年来最佳经管作品”,是世界500强公司都在用的领导力培训指南。
这本书将领导力的要点归结为6大方向,36个关键。这有助于领导者治疗思维顽疾,从管理者转变为真正的领导者。书中涉及到诸多实际工作中的领导力问题,例如员工闹情绪时如何沟通让下属安心、上司放心;下属不服时如何将外在权力转化为内在影响力;如何招聘到情商高的业务多面手;如何分清激励和夸奖使语言成为生产力;怎样套用道歉模板将危机转化为转机;着眼于共识而非分歧来达成协议;永远看重下一次合作以实现共赢等。
二、领导力关键中的沟通要素
沟通在领导力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就像书中提到的,领导者在讲话、谈判、写作或交际的时候,沟通效果会对下属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可能让下属感到清晰、兴奋和舒适,也可能让下属感到混乱、泄气和愤怒。而下属相应的也会有不同的反馈,要么奉献忠诚、支持和技能,要么心不在焉、分散精力。
- 战略沟通与战术沟通的区别
- 战术思考者在沟通时只是指示工作,重点在于决定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种沟通方式虽然能够完成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并不是最有价值或者最有利可图的。战术思维比较常见,很多管理者都停留在这个层面。
-
战略思想者则不同,他们的沟通更具深度和远见。例如在做演示培训时,很多管理者会犯的错误是用同一个演示讲给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听众听,这就是没有进行战略沟通的体现。战略沟通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听众作出转换,这在非正式场合人们凭借直觉就能理解,但在工作中却常常被领导者忽视。
-
建立个人沟通品牌
- 在与下属、同事和组织内外的高级管理人员不断互动过程中,领导者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沟通“品牌”。这个品牌是所有个人互动的总和。领导者需要思考自己与他人互动时给他人的感受,以及别人想到自己和自己的交流方式时会联想到的词汇。虽然没有人的沟通是完美的,但领导者可以建立自己的沟通标准,实现有目的的沟通。
三、领导力在不同情境下的关键应用
- 无交易权下的领导力挑战与应对
- 在一些情况下,领导者可能没有交易权,例如产品负责人与生产线经理不同,不能管理开发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个人也不向其报告。没有权力告诉别人怎么做,不能分配任务,也无法提供奖金、加薪或其他激励措施。同时,还依赖这些人来设计、实施、营销、销售和支持产品,而且领导的某些人可能比自己资历高、有影响力。
-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领导者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和开发团队成员建立信任。具体可以通过同情并努力了解他们的观点、需求和利益,例如实施积极的倾听;言行举止诚实,做到言与行相符;向人们展示自己重视他们的想法和忧虑,并让他们参与产品决策;认识他人并让他人认识自己;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等方式。
- 领导庞大而异质团队的领导力要点
- 领导一个庞大而异质的团队也是一种挑战。团队可能包括开发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人数超过九人,开发团队是跨职能的,有不同角色,利益相关者来自不同业务部门,背景不同,观点和需求也不同。
- 领导者要应对这种情况,需要理解这种多样性既是创造力和创新的来源,也要重视协调不同的观点和需求。在这样的团队中,领导者要发挥积极的协调和引导作用,促进不同成员之间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四、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
- 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转变
- 很多时候,一名上司从主管晋升为经理,或者从经理晋升为高管时,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没有足够提升,就容易形成管头管脚、控制型的管理模式。而真正的领导者需要超越这种管理模式,注重领导力的培养。《领导力的36个关键》提供的这些关键要素,就是帮助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的重要指南。
- 领导者要学会战略思考,不仅仅关注战术性的工作安排,更要着眼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员工的成长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关系。
- 持续学习领导力的重要性
- 领导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组织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员结构的变化,领导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领导力的36个关键》中的内容可以作为持续学习的重要素材,领导者可以不断从这些关键要素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总之,《领导力的36个关键》为领导力的提升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无论是在沟通、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挑战,还是在领导者自身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这些关键要素,有望成为带领组织一往无前的真正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