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各类组织中,支部书记的领导力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支部书记如同灯塔,指引着组织前进的方向,其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组织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加强支部书记领导力建设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二、权力性领导力的提升
(一)开阔胸襟与宏观视野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开阔的胸襟与宏观的视野,具有创新领导力。看问题的角度和落点是衡量领导视野是否开阔的两个基本参数。在决策过程中,不同的角度和落点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和效果。例如在企业中,支部书记如果仅从局部利益出发看待生产调整问题,可能会忽视整体市场的需求变化,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力。而具有宏观视野的书记则能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供需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这不仅体现了书记的领导水平,更能在组织成员中树立起高瞻远瞩的形象,提升自身的权力性领导力。
(二)正确运用控制力
组织的工作如果不通过控制使其在轨道上正常运转,再好的计划和决策都会落空。支部书记要强化领导力,就需要适当运用好控制力。首先要坚持控制全局的原则,例如在开展一项大型项目时,书记要对项目的整体规划、进度安排、资源分配等有全面的掌控。同时,要自觉遵守自我约束原则,不能滥用权力,层级原则要求书记明确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做到各司其职,灵活机动原则则使书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控制策略。通过掌握这些原则,学会领导全局的手段和方法,培养控制力,在一定目标下实施控制,随时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克服阻碍因素,从而提升权力性领导力。
(三)正确认识权力
权力性影响力不是领导者与生俱来的,是随着职位的变化此消彼长。支部书记要正确认识权力,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能将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应将其作为为组织成员谋福利、推动组织发展的手段。例如在一些社区党组织中,书记手中的权力体现在社区资源的调配等方面,如果书记能够公正地使用权力,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如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社区服务设施等,就会赢得居民的尊重和信任,进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三、非权力性领导力的提升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群众对领导是听其言,观其行。目前部分领导者存在道德失范现象,在政治上失去信念,生活上追求享乐等。作为支部书记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做到公道正派,大公无私,与人为善。在组织中,书记的道德品质如同标杆,影响着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例如在一个学校党支部中,书记如果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教师,就会在教师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带动整个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二)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支部书记要提高非权力性领导力,还必须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首先要不断学习,增强理解和把握科学理论的能力,精通业务知识,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支部书记只有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等,才能在组织中赢得人们的敬佩,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例如在科技企业的党支部中,书记如果对前沿科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决策中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就会让企业员工对其领导能力信服,从而提升自身的非权力性领导力。
四、强化担当意识,提升精神号召力
(一)明确角色定位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领导力提升,担当意识的强化是首要任务。党组织书记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意识,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肩负着引领基层党组织发展方向的重任。例如在一些社区党组织中,书记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从老旧小区改造到社区文化建设,书记都冲在前面,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这种担当精神能够激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愿意跟随书记的脚步,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勇于承担责任
当党组织书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逃避,这种态度会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提升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提升其精神号召力。在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支部书记如果能够迅速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救灾和重建工作,承担起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就会让村民更加信赖党组织,提升书记在村民心中的领导力。
五、结论
加强支部书记领导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的提升,以及强化担当意识等多方面入手。支部书记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开阔视野、正确运用权力、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领导能力、强化担当意识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从而更好地引领组织发展,应对各种挑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