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与领导力的内涵
(一)领导的多种定义模式
领导的定义具有多种模式。以领导者为中心的定义,例如领导就是领导者依靠由权力和人格所构成的影响力(权威),去指导下属实现符合领导者意图和追求的目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互动的定义则表明,领导活动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实现符合他们双方追求的目标活动。从领导者与环境互动定义来看,领导是一种紧跟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推动组织内部变革以增强组织适应性的能力。以目标为中心的定义认为,领导实际上就是指挥群体成员的行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二)领导的要素
领导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影响,并且出现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同时包含实现目标。总的来说,领导是个体影响一群个体实现共同目标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像柏拉图的领导教育思想中,领导者的教育培养和选拔是以“社会分工”和“等级划分”为起点的。
(三)领导力相关
领导力与领导和权力(影响力)紧密相连。权力有基本类型,而关于领导力也有几个基本观点。领导和管理存在差异,同时还有有效领导理论、领导的特质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导力。
二、教师领导力的内涵
(一)教师领导力的概念
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特定情境中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对学校中的人和事施加影响的能力。从来源看,可以分为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权力性领导力来源于教师由于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身份所拥有的权力,比如职位权(部门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行政职位)、参与权(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参与决策的权力、参与教研的权力、参与评估的权力等)。非权力性领导力来源于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品格等,也就是教师的综合性影响力。
(二)教师领导力的特点
1. 非行政性
教师领导力并不一定是处于行政领导地位的教师才具有的一种影响力,而是教师专业本身以及教师自身的因素作用形成的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影响力。
2. 综合性
从内部构成要素来看,教师领导力是由教师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共同构成的综合影响力。从外部来看主要是指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课堂内的领导力以及在课堂外面对不同的群体时所具有的影响力的一种综合领导力。
3. 动态性
教师领导力通过教师在不同的群体活动中彰显不同的影响力而得以实现;同时,不同的活动群体的选择力、接受力以及反作用力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教师领导力呈现出动态的样态。
4. 可塑性
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拥有专业发展权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等形成的。
(三)教师领导力的内在构成与外在表现
教师领导力的内在构成包含多种要素,如专业知识、教育技巧、沟通能力等。外在表现则体现在教学、校园管理和教育改革等多方面。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和同事的激励和影响等。
(四)影响教师领导力的因素
影响教师领导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育经验、人格魅力等,也可能与学校的管理环境、教育资源分配等外部因素有关。
三、教师领导力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育场景中,教师领导力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可能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自身领导力的发挥。或者在领导力发挥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还有可能在与同事、学生的互动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导致领导力的效果不佳。
四、培养教师领导力的意义
(一)对教学质量的提升
有研究表明,教师领导力与教育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力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具有良好领导力的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对学校发展的促进
教师领导力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参与和推动。教师在学校中展现出的领导力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积极发展和创新。例如在学校管理方面,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领导力提出合理的建议,参与学校决策等。
(三)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领导力的表现对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习惯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师领导力的发挥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潜能和成长。例如教师的以身作则、积极引导等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