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领导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特定情境中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对学校中的人和事施加影响的能力。其核心是一种专业影响力,来源可分为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权力性领导力源于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身份所拥有的权力,如职位权(部门主任、教研组长等行政职位)和参与权(参与决策、教研、评估等权力);非权力性领导力则来自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品格等。
提升教师领导力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促进学校变革,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教师的积极影响力能够推动学校在教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与时俱进。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教师凭借领导力可以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优化。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发挥领导力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不断学习和成长。
二、教师领导力考核的维度分析
(一)战略管理维度
1. 信息利用与战略制定
教师应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制定所负责业务或职能的战略。例如,了解教育政策的变化趋势、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发展战略。像有的学校教师关注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制定了本校的特色课程战略,将艺术、体育等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2. 工作领域开发
开发对未来业务或职能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工作领域。教师可以探索新的教学研究方向,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工作领域,或者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 方向与重点明确及调整
明确业务或职能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例如,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转变。
4. 战略转化与共识达成
将业务或职能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工作计划,并与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在一个学科组内,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将学科教学战略细化为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并确保每位教师都理解和认同。
5. 组织与制度架构支撑
建立和调整组织架构以支撑业务或职能战略实现,建立和调整制度、流程以支撑业务或职能战略实现。如为了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调整学科组的组织架构,设置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同时建立校本课程的申报、审核、评价等制度流程。
(二)业绩导向维度
1. 客户需求理解与目标制定
理解内外部客户需求,并将其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这里的客户包括学生、家长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 客户导向的流程与机制
建立和调整面向客户的工作流程和机制,以快速反应客户需求。例如,建立家长反馈机制,及时回复家长的疑问和建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3. 客户满意度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产品、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效率等。
4. 挑战性目标设定与衡量
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及衡量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如班级学生成绩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一定比例、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增加等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衡量标准。
5. 目标跟踪与回顾
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定期回顾。教师定期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进度,分析未完成目标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业绩评价依据
以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评价自我和团队业绩的依据。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师个人和学科组进行评价。
(三)卓越运营维度
1. 问题发现
深入实际、现地现物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表现等,发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困难等问题。
2. 决策辅助
利用财务或数据信息帮助进行决策。虽然教师工作中财务信息较少涉及,但数据信息非常重要。例如,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作业完成情况数据等,分析教学效果,从而决定是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问题解决手段
通过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或流程的调整,资源的协调配备,激励手段的强化等手段解决问题。如发现某个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可以调整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架构,制定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
4. 资源获取支持
主动寻求并获得关键合作者的支持,以获得资源。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或者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资源。
5. 沟通与冲突解决
与相关方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当与家长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存在分歧时,教师要积极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同时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
6. 创新氛围营造
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活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在教师团队中开展教学创新竞赛等活动。
7. 经验借鉴与提升
学习和借鉴内外部成功经验,并运用到自身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8. 新思路探索
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例如探索项目式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四)文化传承维度
1. 文化理解与认同
理解和认同中集文化和价值观。在学校中,教师要理解学校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有的学校强调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等价值观。
2. 文化传承行动
言传身教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中集文化和价值观。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同事的相处中,以身作则,体现学校的文化和价值观。
3. 行为规范制定
在工作领域内制定行为规范和工作规则。例如,制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教师之间的合作规则等。
三、教师领导力考核表的构建要素
(一)考核指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师领导力的考核维度,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例如在战略管理维度下的“战略转化与共识达成”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是否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团队成员对计划的知晓度和认同度等。
(二)评分标准的设定
针对每个考核指标设定评分标准。如优秀(90 - 100分)、良好(80 - 89分)、一般(60 - 79分)、有待改进(60分以下)。以“业绩导向维度”中的“客户满意度提升”指标为例,优秀的标准可以是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达到90%以上,良好为80% - 89%等。
(三)评价主体的选择
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师本人、同事、上级领导、学生和家长等。教师本人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领导力表现;同事之间相互评价可以了解教师在团队合作中的领导力;上级领导从整体管理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和家长则从接受教育服务的角度评价教师的领导力。
四、教师领导力考核表的应用与反馈
(一)考核的实施
按照设定好的考核表,定期对教师进行领导力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要确保评价主体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提供准确的评价信息。
(二)结果反馈与教师发展
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自己在领导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提供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如参加高级别的教育领导力培训等;对于有待改进的教师,要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提升教师领导力。
(三)学校整体领导力提升
通过教师领导力考核表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师个体的领导力,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师领导力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