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党建中个人领导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内涵
基层党建中的个人领导力是指基层党组织中的个人,如党组织负责人等,在领导基层党建工作、团结党员和群众、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等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它包含多个方面,如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等。从决策能力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各种事务的抉择,像开展何种形式的党建活动能吸引党员积极参与,个人领导力强的负责人就能做出合适决策。在沟通能力方面,要与上级党组织、基层党员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将党的政策准确传达下去,同时把基层的情况反馈上去。
(二)重要性
1. 贯彻党的政策
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决策等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建个人领导力强的负责人能够准确理解党的政策内涵,并且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基层可操作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凭借较强的个人领导力,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项目,像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使党的脱贫政策真正惠及群众。
2. 团结党员和群众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个人领导力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一个有领导力的负责人可以激发党员的积极性,让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能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与到基层建设中来。比如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负责人通过良好的领导能力,组织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活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3. 应对基层挑战
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资源有限、人员思想复杂等。具有较强个人领导力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例如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党建工作面临着资金短缺、党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有能力的负责人可以通过挖掘当地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党员培训等方式,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发展。
二、基层党建个人领导力的现状分析
(一)积极方面
1. 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具备较强的感召力
如珠海供电局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行为感召力方面表现优异,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树立领导权威;在品德感召力方面,其道德品质得到了广大党员职工的肯定;在能力感召力方面,业务的感召力普遍较强,虽然党务能力一般,但多数人业务熟练。
2. 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一定的探索意识
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意识到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本单位的党建工作模式。例如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尝试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发展农村电商等新的经济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基层党建。
(二)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前瞻性
很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开展党建工作时缺乏一定的灵活自主性,对形势和问题的分析缺乏前瞻性,在领导过程中没有创新意识。这就导致党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缺乏新意,缺乏超前意识,对大局的分析不准确,无法吸引基层人员的参与热情。
2. 领导力结构不均衡
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某些方面的领导力较强,而在其他方面则较为薄弱。比如有的负责人组织协调能力不错,但在思想引领方面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的头脑。
三、提升基层党建个人领导力的途径
(一)注重素质提升
1. 加强理论学习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包括党的历史、党的最新政策方针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在党建工作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例如,定期组织理论学习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解读党的重要文件精神。
2. 提升业务能力
不仅要熟悉党务工作流程,还要掌握与基层工作相关的其他业务知识。比如在农村基层党建中,负责人要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领导群众发展生产。可以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等方式来提升业务能力。
(二)强化责任担当
1. 明确职责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清楚自己在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党建工作清单和工作指标,并将清单上的项目逐一落实。例如,明确在党员教育、党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做到责任到人。
2. 勇于担当
在面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在处理基层党员之间的矛盾纠纷时,负责人要主动介入,公正公平地化解矛盾,而不是推诿责任。
(三)创新工作方法
1. 适应新形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适应新常态,明确新要求,不断增强履职意识。例如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宣传、党员教育等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
2. 探索新模式
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如党建区域化、党建标准化、党建科学化、党建常态化等。以党建区域化为例,推动街道、社区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融合,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打好组织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