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意志培训、认知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等。
一、意志培训
意志培训主要以军训的形式进行,旨在培养新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朴素勤俭的作风和团队协作意识。军训时间的长短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既不可过短导致新员工尚未进入状态,也不可过长造成员工厌烦,同时要考虑企业的成本。
二、认知培训
认知培训主要包括介绍企业概况、主要管理者、企业制度、员工守则、企业文化等内容,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由公司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主讲。这一培训旨在帮助新员工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找到自己的定位。
三、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结合新员工即将担任的工作岗位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包括“师徒制”等多种形式。技能培训有两种模式:一是集中培训,即将技能需求相似的员工集中起来培训,以扩大技能传播范围,节约培训成本;二是针对个别员工的个别技能培训。
四、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旨在使新员工,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一名职业化的工作人员。内容包括社交礼仪、人际关系、沟通与谈判、科学的工作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等。培训方式可以是集中培训,讲师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内部或外部讲师。
企业管理培训的特点包括:
1. 实效性:企业培训课程旨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这是企业经营者让员工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
2. 针对性:每个企业的文化背景和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培训课程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让员工针对企业当前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学习。
3. 专业性:优秀的培训课程能为员工提供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员工在行业中的素质,进而可能影响客户的判断,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一种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设立专职的内部培训师,负责将从外部获取的公开课知识转授给企业内部员工。虽然看似节约了成本,但这种做法也存在隐患。外部公开课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就导致了信息源的不可靠性。企业内部培训师可能缺乏市场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管理等全方位的深厚知识和实战经验。他们能否充分理解公开课内容并解答员工实际问题,其权威性是否经得起挑战?实际上,经过二次传递,信息的损耗率可能高达60%。若内部培训师在讲解产品方案或具备实践经验的特定领域时更为擅长。
另一种做法是在企业内部寻找专家或权威人士作为临时讲师。对此应注意确保内部专家认真对待这一额外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并具备教材准备、教学工具使用、测试表格设计、案例选择和授课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惠普、康柏等公司,他们注重培养和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专家作为兼职讲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至于MBA、大学课程等,目前种类繁多。大学教授通常有时间全面系统地研究前沿理论,但学院派教授有时排斥实战派讲师。大部分课程由学院派教授主讲。这背后也有成本方面的考量。虽然有些MBA班会邀请企业知名人物来增添门面,但实际效果与公开课类似。如果你追求系统的理论知识并需要文凭证明,那么上MBA、大学课程是较好的选择。
对于网上学习和多媒体课程,更适合有自觉性、自制力和理解力的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Kolb教授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其中AC型的人更适合网上学习。网上已经提供了各种课程包供选择,价格相对便宜。
阅读书籍虽然缺乏互动性,但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成本最低。要在众多书籍中找到适合你的,需要一些努力。可以通过他人介绍、读书俱乐部或网上读书论坛等方法缩小搜寻范围。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时最好阅读原著,避免丢失精华。
工作中学习是外企推崇的方法,是所有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和理论,才能深入,转化为自觉的习惯。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立即请教或学习,解决问题后积累自身经验。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给予挑战性的工作来锻炼下属的特定能力。例如,下基层锻炼或短期出国工作等形式可以提升经理的跨文化交流和项目管理能力。
内部导师辅导是所有培训形式中最重要的。经理们无论多忙,都不能推卸辅导下属的责任。对新员工需要手把手反复教导,发现问题要立即现场纠正。有时简单的日常谈心,效果可能比正式培训还好。企业文化、价值观、员工忠诚都是在日常辅导中无形培养的。经理的日常辅导在员工学习进步中占据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