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领导特别喜欢沉浸在书中汲取智慧并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有时会追随流行的“追求卓越”,有时又会追逐“基业长青”的理念。这种领导风格有时候给人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一年一个口号,让人摸不着头脑。
另一种领导则更偏向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他们参观学习各种企业案例,然后将其精髓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员工往往对这种做法感到困惑,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
还有一些领导,他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企业和员工,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汇装饰外墙,挂在会议室里。这种做法虽然表面光鲜,但往往难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
在借鉴其他企业的价值观时,我们必须谨慎。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思考,从中提取适合自己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海尔的理念很优秀,但那是海尔的,不是每个企业都能适用的。
无论从哪里获得的价值观,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只要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都是值得提倡的。许多管理者只是把价值观当作装饰品,而没有真正将其视为自己的使命和信念。
价值观的整合和落地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和持之以恒的过程。团队需要清晰地定义其核心价值观,并在团队内部不断传达和强化。这一过程包括调整工作惯例、系统和办事程序,以支持和维护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管理者需要确保员工理解并认同价值观和信念。
在评估一个团队和领导者的价值观管理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点:是否能清晰有力地表述并传达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是否将公司的所有办事程序、体系和惯例与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是否运用各种沟通手段不断强化价值观;以及是否能确保员工理解并践行价值观的行为标准。
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其核心价值观可归纳为“敬天爱人”,这不仅是简洁明了的表述,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实践准则。在“敬天爱人”的指导下,企业管理应秉持尊重规律与以人为本两个核心原则。
一、持续发展与稳固市场地位
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信心,不断向前迈进。持续的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能够给予利益相关方长期的信心保障。为了稳固市场地位,制定适应组织发展的战略至关重要。
二、制定发展战略与预测影响因素
在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时,需深入分析并预测各种可能影响组织发展的内外因素。准确评估这些影响因子对于组织未来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三、目标与计划配置资源
根据组织确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制定中长期和短期计划,并合理配置所需的资源,以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是组织向成功迈进的关键步骤。
四、关注员工与供应商同步发展
追求组织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重视与员工和供应商的联盟与合作。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前进,是组织长期成功的基石。
五、创新引领未来
创新是对产品、服务和过程的深刻变革,为组织带来新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价值。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管理创新同样重要。管理创新涉及思想观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等多个方面。将创新融入组织的日常工作,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变革。
六、基于事实精准管理
组织的运营依赖于绩效的测量和分析。绩效测量指标应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反映顾客满意度、运行过程和财务绩效情况,并推动其改进。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绩效测量的基础,深入分析数据并采取改进措施是实现持续改进的关键。
七、承担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
组织的领导应对社会负责,履行公民义务。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公共健康、安全和环境,节约资源,预防污染是组织的公共责任。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考虑环境、资源和安全要求。除了满足法规要求,组织还应追求超越标准,持续改进。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在社会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是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表现。
八、结果导向创造价值
经营结果是评价组织绩效的核心。组织应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关系。经营结果不仅包括销售额和利润,还涉及顾客为中心的结果、产品和服务结果、财务和市场结果等多个方面。以“方法-展开”的成熟度为导向,追求有“因”之果,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
九、系统思维整合力量
以系统的思维来管理整个组织,取得卓越绩效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理念。系统意味着综合、一致和整合。通过建立综合的整体战略,确保计划、过程、测量和措施的一致性,以整合的方式运作绩效管理体系的各部分,实现组织的整体优化和卓越绩效。系统的观点在质量奖标准的框架图中得到详细描述,包括高层领导的重视、战略方向与顾客的重要性、基于经营结果的绩效监视与管理等关键要素。通过运用测量指标,链接关键战略和关键过程,与资源配置相一致,改进整体绩效,实现顾客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