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为众多银行机构的中层管理者提供过专业培训,深受学员们的喜爱和认可。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他为我们呈现的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赢在中层 - 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必修课程
第一部分:为何要在中层赢 - 时代变迁下的企业管理应对策略
一、全面管理挑战的多重体现
1. 人文断层:传统与现代思维的碰撞
2. 能源断层: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3. 人才与干部断层: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缺失
4. 管理断层: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过渡
5. 教育断层: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的压力
二、企业发展阶段与管理要求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管理的需求和要求各不相同,这要求中层管理者能够灵活应对。
三、现代企业经营的考验及管理应对路径
1. WTO全面进入后的市场竞争新形势
2. 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与策略调整
3. 企业经营的压力与动力平衡
4. 管理效率的瓶颈与突破
第二部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才管理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步曲
1. 稳健起步,追求利润;
2. 强化发展,追求品牌影响力;每一步都需要精细化管理,追求发展态势。
二、人才短缺与人才断层的挑战
1. 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短缺问题;
2.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人才的使用;
3. 用人的哲学、方法和策略;
4. 构建企业人才大厦,实现人才接替。
三、把握管理动态发展规律,推动企业变革与创新
1. 管理之道的详解与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
2. 企业变革与创新的策略化推进,探索企业杠杆式发展路径。
第三部分:蜕变与成功 - 管理角色的认知与素养
一、优秀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职责
1. 承上启下,连接前后,贯通内外;
2. 业务/专业的带头人;
3. 业务技能的辅导者;
4. 下属的心态建设者与行为监控者;
5. 部门项目发展的策略建议者。
二、商业人格与管理心境的建立
管理者应具备的商业思维和心态,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
三、经理人如何面对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1. 问题都是经理人“造”出来的,但也是成长的催化剂;
2. 经理人的使命就是发现与解决问题;
3. 对待问题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4. 企业的问题也是全体员工的问题;
5. 主管不应与员工一起抱怨,而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管理者的天条和重要角色认知。
四、管理者素质基础与职业修养的修炼
1. IQ(智商)+EO(情商)+AQ(逆境商)是成功的基础;
2. 新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素养和实战技能,如诚信、积极的态度等。
五、企业生态管理系统的构建与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1. 从企业兴衰成败中学习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2. 管理者的细节管理素养的培养;
管理者高效执行的六大秘诀系列:非物质激励与管理高效之道的关键五大法则与激励机制之巧妙运用
一、爱的行动:非物质激励的起点与高效管理的源头活水
热情与快乐:激发团队动力的两大基石
设身处地的聆听:建立信任与促进沟通的关键技巧
舒心的微笑:构建积极工作环境的强大武器
真诚的赞美:提升员工积极性的不二法宝
二、时间管理:管理者高效执行的三大基石之一
清晰的目标、详细的计划与坚定的原则:构建高效执行的基础
拖延式管理大忌:避免时间浪费与效率降低的风险
优先序管理:合理安排工作顺序以实现最优效果
团队协作写作:提高团队协同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避免猴子跳回背上:防止任务拖延与管理失控的有效手段
高效的会议管理:提升会议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技巧
三、积极的人际沟通:高效执行的核心力量源泉
语言的力量+声调的魅力+肢体语言的奥秘共同铸就成功的人际交往
郝志勇教授,现任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及天津大学博士课程,曾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郝教授是德国汉诺威大学的访问教授,并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他主要从事内燃机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与发动机的NVH和CAE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郝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开创性的科研项目,并已经完成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他的研究成果多次通过省部级鉴定,并获得了多项科技进步奖。他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郝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汽车与发动机的振动噪声控制、轻量化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和整机设计开发等。他的办公地点位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周晓军教授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的知名专家。他主要从事车辆工程、无损检测、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周教授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取得了包括基本理论与方法、新技术与软硬件应用系统等在内的系统性成果。他的部分成果被认为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并已服务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制造自动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检测与质量保证、车辆检测与试验控制等。
宋小文教授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的知名学者。她毕业于浙江大学并在美国Brigham Yang University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宋教授主讲多门课程,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她还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学术论文。她的研究方向包括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工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胡树根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在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他的办公地点位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李道飞,男性,现任副教授。他在学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从1999年至2003年,李道飞在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攻读车辆工程本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他在2003年至2008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攻读车辆工程专业,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
在完成博士学业后,李道飞开始了他的博士后生涯。从2008年至2010年,他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担任助理研究员。此后,他一直在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工作,期间职务不断晋升,自2016年起担任副教授并兼任硕士生导师。
他的研究之旅也充满了丰富的经历。在201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University of Missouri进行了三个月的交流学习。之后,他又于2014年至2016年间成为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访问学者。他的研究方向涵盖了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智能车辆与自主/半自主驾驶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系统的多个领域,包括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等。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是李道飞施展才华的舞台,他的研究成果为学术领域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