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分享给大家,叫沟通的艺术。作者指出,我们所有人无论年龄的大小,在沟通中大多会遵循三种沟通模式。第一种就是父母的模式,第二种叫成人模式,第三种叫儿童模式,我们来看一下他说的对不对。
1、比如父母模式就是家长批评玩游戏而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就会说你每天就知道玩,看人家楼上那个孩子学习多努力。这种沟通方式是从主观价值判断出发的模式。平日里我们是不是很多时候都是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沟通,先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先贴上标签儿,那这个时候还能沟通吗?
2、就是成人模式,就是从逻辑和理性出发的沟通方式。比如说员工响应你对他提出的工作要求是,他会说你想让我成为你,你知道吗?我成为不了你,这样的话,如果放在你,你会做何反应呢?理性的做法,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做自我的批评,自我的反省,对吧?他成为不了你是不是我们着急了点儿。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成为另外一个人,每个员工都应该依据他自己的禀赋和特点,在工作和实践中去塑造自己。这种成人的模式是职场最常见的沟通方式,但是很多时候,职场并不只是成人模式,这一种沟通方式,你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三种方式是并存的,是混乱的。
3、就像我们讲到了第三种模式,就是儿童模式,就是从情绪出发的沟通方式。比如说在刚刚结束的会议上,小李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刚一散会,领导有事儿,打电话给他他就因为有情绪不接电话。小李心里在想,我这么努力,你还这样说,我这个就是情绪上来。但是成熟的职场人士不会因为个人的情绪的波动影响到工作的正常沟通。
上面我们讲了三种沟通模式,父母模式是从价值判断出发的模式,这种模式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忽略掉很多正向的反馈信息。因为太过肯定的判断和认定,没有给别人解释和讲话的机会。还有儿童模式就是我们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被情绪牵动,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反馈行为,阻碍到沟通。还有的就是成人模式,用逻辑和理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据沟通对象和沟通反馈的效果不同。张弛有度的去调整沟通的节拍和内容,但是因为人和人的差异,在工作沟通中应该是采用成人模式。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就会把三种角色搞混乱,为什么呢?本质是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边界感,也不清楚别人的边界在哪里,从而喜欢干预越界,提出过高的预期。同时,我们也并不一定明白自己内心的需求,我们自己的责任担当做的够好吗?一份高质量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更好的观察自己是否陷入了某个不正当的角色当中,同时还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明确人和人工作职责和工作职责之间的边界,守住边界,不逾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