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期正在高速增长的企业可能掩盖了许多问题。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就向着国企学习,学习怎样经营企业。过去我们认为互联网的管理是超前管理,所以每年都翻倍增长。但实际上不是,只是因为红利期的增长,让互联网公司看起来不需要管理,让增长掩盖了管理的瑕疵。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一开始就用优秀的管理方法,可能会增长的更快。所以在创业期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找准赛道,找对战略。我非常赞同雷军说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一开始踏准机会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们企业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成熟期,比的就是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了。为什么很多公司开始裁员了?是因为红利没了,增长放慢了,不能再烧钱了,成本太高了,必须要为过去的傲慢和野蛮买单。买完单开始补课,战略流程化、流程工具化管理必须变得越来越成熟,否则粗放的管理就无法让企业生存下去。到了第三阶段,转型期,企业的环境一直在变化,有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根本不再适合这个时代的用户需求。战略和管理都有变,尤其是战略转型,就相当于企业第二次创业,这时候战略又变得很重要。如果找准战略转型成功也会再获新生,进入下一个成熟期,直到再下一个转型期的来临。
如果失败,企业就死亡。而转型期的企业和创业期的企业是不同的,有包袱。过去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可能会变成阻碍,怎么办?只有忘记借用和学习,忘记了过去成功的经验,借用过去的一些资源,不至于从零开始。在不断的学习,而不是固步自封。所以有些时候判断企业的好坏,我们首先可以从它的生命周期来开始判断,来判断基本的方法论,对不对?如果你是自己做企业的,我也建议你有这样的认知,一定要要问自己,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的企业会长成什么样子?如果有东西会加速企业的死亡,那么这到底是死于战略还是死于管理?然后我们早做准备。因此看待事物有时间维度的人,通常是认知更高的人。因为不会拘泥当下,眼光放得更远,也许你只要多看一步,你的认知就会超过很多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