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在管辖范围内,它意味着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达成目标并提高团体办事效率。从更深入的层面看,领导力是建立愿景目标的能力,是让自己与他人致力于企业长期成功的能力,也是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确保战略实施的能力。它并非是少数人天生具备的天赋,而是所有管理者都需要去发展的能力。
在实际的管理场景中,很多管理者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顾自己做事,不注重协调员工,或者花费大量时间帮员工“善后”而耽误本职工作。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就是缺乏领导力。同时,领导力的影响方向包括垂直影响和水平影响。垂直影响体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指导、支持和激励上;水平影响则表现在领导者对同级或高级领导者的合作、协调和互动方面。管理者要提高领导力,首先要学习领导力理论,通过学习不同的领导风格、影响力类型和影响方向等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领导力的本质。
二、作风建设的内涵与历史沿革
作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就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风建设都有着不同的重点和要求。
例如,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党必须警醒,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风建设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只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三、领导力与作风建设的相互关系
领导力与作风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良好的作风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具有良好作风的领导者,在对待下属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廉洁奉公,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垂直影响力。例如,领导者如果作风廉洁,不搞特权,在奖励和惩罚员工(报酬权力和强制权力)时就会更加公正合理,从而赢得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提高自己的领导力。
另一方面,领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作风建设。领导者具备较强的领导力,能够更好地建立愿景目标,激发他人的自信心和热情。在组织内部,领导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全体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促进良好作风的形成。比如,领导者通过水平影响力,与同级领导者合作协调,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务实廉洁的工作氛围,进而推动整个组织的作风建设。
四、在实践中共同提升领导力与作风建设的策略
在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实践中,要共同提升领导力与作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课程、讲座等形式,让领导者深入学习领导力理论知识,同时强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教育。例如,可以学习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智慧,提高领导者的思想认识。
其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于领导者的权力运用(如合法权力、报酬权力、强制权力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这不仅有助于规范领导者的行为,促进作风建设,也能在员工中树立领导者的良好形象,提升领导力。
再者,鼓励领导者以身作则。领导者要在工作中展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效的工作能力。在作风建设方面,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抵制不良风气;在领导力方面,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
最后,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将领导力和作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团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领导者能够更好地发挥影响力,员工也能够自觉遵守作风要求,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进步。
领导力与作风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都要重视两者的协同发展,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目标的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