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基本概念回顾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从普遍定义来看,领导力是指个人通过影响和激发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它包含了影响力,即通过言行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激励能力,能够激发他人的潜力和动力;目标导向,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进行行动。在管辖范围内,领导力还意味着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之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包括建立愿景目标、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以及确保战略实施等能力。
不同的学者和专家对领导力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杨壮认为“领导力是职场人自身所渗透出的气质,而领导则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但总体而言,领导力是一种能够促使团队或组织朝着目标前进的能力。
二、行动在领导力中的核心地位
(一)行动是领导力的基石
领导力的获得依赖于行动导向。没有行动的领导力是苍白无力的。就像晨跑时,只有真正跑起来,才能感受到行动的力量。在任何环境里,行动都显得格外有力量。仅仅依靠思考而不付诸行动,即使有很高的职位,也无法真正发挥领导力。位置只是赋予一种责任担当,如果没有行动,再高的位置也是浮云。而当积极行动时,即使没有特定的职位,也能处处展现领导力,因为在行动的过程中,自然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位置也会随之而来。
(二)行动促使领导力的自然形成
那些拼搏在路上的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做着相同的事情,这就是领导力的自然形成过程。冲在前线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前线的艰辛不易,而仅仅停留在思想上的思考,没有拼命的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飘渺的。比如在企业中,各级领导人如果只是依靠过去的运营范式,即使在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也只是简单调整变量,而不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企业就容易陷入停滞状态。3M公司就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各级领导人习惯按部就班,不愿意对现有范式进行怀疑,甚至通过权力排除“越轨的行动”,这就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三、以行动为导向的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一)在决策中的体现
以行动为导向的领导力在决策过程中表现为果断和务实。指挥型领导力在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下发挥作用。具有这种领导力的人不会犹豫不决,而是基于过往的行动经验和对实际情况的快速判断做出决策。例如在面对突发的市场危机时,领导者不会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思考各种可能的方案,而是迅速到市场中去了解情况,根据实际的市场反馈做出决策并立即行动。
(二)在激励他人方面的体现
以行动为导向的领导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他人。他们不是空口承诺奖励或者惩罚(报酬权力和强制权力),而是用自己积极投入工作、勇于面对困难的行动来感染团队成员。比如领导者亲自参与到项目的关键环节中,这种身先士卒的行动会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动力,让他们看到目标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
(三)在资源调配中的体现
资源型领导力强调领导者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领导者会根据实际的项目进展和需求,积极地调配人力、物力等资源。他们不会让资源闲置或者浪费,而是通过不断地行动,观察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时调整资源的分配。例如在一个新产品研发项目中,领导者会根据研发的不同阶段,将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环节,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培养以行动为导向的领导力的方法
(一)培养积极的行动意识
领导者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的重要性,克服拖延和过度思考的习惯。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来促使自己行动。例如,将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设定一个完成的时间节点,然后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同时,要养成主动寻找机会去行动的习惯,而不是等待机会找上门。
(二)提升行动能力
这包括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专家权力)和沟通能力(信息权力)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这样在行动时能够更加自信和高效。在沟通方面,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让团队成员能够理解并跟随自己的行动方向。例如,领导者可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与同行进行交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参加演讲培训、多与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等方式来提升沟通能力。
(三)从失败的行动中学习
行动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领导者要敢于面对行动中的失败。从失败的行动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哪些行动是有效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例如,如果一次营销活动失败了,领导者要深入分析是市场调研不准确、营销策略执行不到位,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然后在下次行动中做出调整。
以行动为导向的领导力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领导力形式。它要求领导者不仅仅是思考者,更是行动者,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激励他人,实现共同的目标,并且在不断的行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推动团队和组织不断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