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欠缺的表现及对下属的影响
(一)工作重心缺失
没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往往找不到工作重心,抓不住问题本质。以销售管理者为例,手中有A类储备客户却不出单,检查发现是销售话术问题就仅解决话术,而不深挖话术不好的原因。这种点对点解决问题的方式会使问题反复出现,导致每月目标完不成。管理者忙得疲惫不堪,下属也疲于奔命,下属赚不到钱就会离职。
(二)工作技能缺乏
不同层级的管理职位需要不同的工作能力。在领导梯队的六个层级中,从员工到集团合伙人,层级越高,所需管理能力越强。比如在部队中,班长需要战斗技能突出服众,而营长团长等更高领导层则需要管理队伍、练兵、做决策等能力。若在高层职位却不具备相应工作技能,工作就会力不从心,影响团队整体效率,下属也会因缺乏有效领导而工作受阻。
(三)目标不明确
1. 领导者如果没有明确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下属就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例如在一些新兴科技公司,领导者若不能预判行业趋势、明确公司发展方向,员工就会在项目和任务间频繁切换,无法有效积累工作成果,影响公司竞争力。
2. 目标过于泛泛或者过于理想化也不行。领导者应定义具体、可衡量且可行的目标,这样团队成员才能集中精力去实现。
(四)沟通不足
1. 不会表达的领导者难以让团队成员理解自己的想法。缺乏反馈则使下属无法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和职责。不善于倾听,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下属需求。
2. 在企业中,若领导者不组织沟通培训提升员工沟通技巧、不建立反馈机制、不学会倾听下属建议并给予反馈,团队内部的沟通就会不畅,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激励不足
1. 领导者缺乏激励能力,会限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员工需要物质回报和精神认可,若领导者对员工努力和成果视而不见,没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员工会觉得付出未得到应有价值体现。
2. 单一的激励方式也难以激发员工潜能,而且若不能及时激励,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
(六)缺乏愿景和方向
领导者缺乏清晰的愿景和方向,下属就像在大海中盲目航行的船员。员工难以将自身工作与公司长远利益结合,工作缺乏内在动力和目标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七)思维狭隘
部分领导者思维不开放,不愿接受新观念和方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若领导者故步自封,如传统零售企业领导者拒绝尝试电商模式,下属的创新想法得不到重视,员工创新积极性受打击,公司也会被市场淘汰。
(八)管理手段不当
1. 有些管理者管理时“刚”不下去,立场不坚定,安排事情时被员工牵着鼻子走。
2. 还有些管理者对员工太好,失去边界感,让员工“膨胀”,导致管理失效。
二、领导力欠缺使下属疲惫的原因
(一)无效工作的循环
当管理者领导力不足时,工作安排和问题解决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下属需要不断重复低价值的工作,无法有效推进工作进程,导致身心疲惫。
(二)缺乏明确指引
下属在工作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指引,领导力欠缺的管理者无法给予,下属只能自行摸索,这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耗费大量精力。
(三)激励缺失带来的消极情绪
由于缺乏激励,下属的工作成果得不到认可,工作积极性受挫,在消极情绪下工作会更加疲惫。
(四)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和内耗
沟通不足会使下属误解工作任务,团队内部产生内耗,消耗下属的精力。
三、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一)培养三个能力
1. 决断力
管理层需要对团队事务做决定,优柔寡断会错失良机且被员工瞧不起。领导者应拥有强大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在正确时间做出正确选择,引导员工走上正轨。
2. 煽动力
领导者既要能干活,也要会说话。适当“画饼”能激励员工,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
(二)遵循四个法则
1. 才学提升
领导者遇到工作难题可借鉴前人经验提升才学,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这样能解决很多问题。
2. 突破思维局限
见识不足会导致思虑过度,领导者应不断更新信息,在信息爆炸时代具备驭人才的能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 树立威望
威望来自自律和付出,反映领导者的德性。有学问、有德性的领导者应谦虚恭敬、平易近人,而不是靠发怒来获取尊重。
4. 赢得信任
领导者不能仅靠口才表达观点,而要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人信任,做到“吉人之辞寡”。
(三)明确目标与有效沟通
1. 领导者要定期组织目标制定会议,明确企业的长短期目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且可行,让下属清楚自己的职责。
2. 定期组织沟通培训,建立反馈机制,学会倾听下属建议并给予反馈,提升团队沟通效率。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领导者要学会多种激励方式,及时、充分地激励员工,特别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应有的回报和认可,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