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领导力新模式
在当今的领导领域,存在着多种新型的领导力模式。
(一)合作领导力
合作领导力模式下,领导者致力于营造开放的团队小环境,重点在于保护这种开放性。在这样的团队中,成员们拥有自由宽松的氛围,可以自主地开展工作并处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领导者不会给予任何建议,完全让员工自主决策,从而充分发挥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给予员工极大的信任和自主空间,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力。
(二)价值型领导
价值型领导是通过分享价值观来实现领导的模式。领导者会以自己的言行清晰地向他人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依据该价值观确定一个愿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聘任那些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领导者或职员,进而形成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团队。当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时,他们在朝着共同愿景努力时会更加齐心协力。
(三)整合领导力
整合领导力的主要观点是,新时代受到相依性和差异性这两种冲突力量的影响。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通过优化人际关系,找到这两种冲突力量的共同诉求。这一理论在组织变革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在变革过程中,组织内部往往存在着各种相互依存又存在差异的因素,整合领导力有助于协调这些因素,推动变革顺利进行。
(四)系统领导
系统领导探究了科技如何孕育出一个合作、整合与网络知识的时代,所以需要新的系统领导方法来应对组织变革。这种领导模式适应了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组织变革的需求,领导者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和应对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基本的领导力模式
(一)战略家
战略家型的领导者如同下棋一般进行领导。他们擅长在组织现有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能够精准地分析组织所处的环境,制定出符合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变革引领者
变革引领者视领导为一场逆袭。他们偏爱混乱的局面,是重新整顿局面和创建新的组织蓝图的高手。在组织面临困境或者需要重大变革时,这类领导者能够迅速把握机会,打破常规,带领组织走向新的方向。
(三)交易员
交易员型的领导者将领导视为成交。他们擅长达成交易,在发现和抓住新机遇方面能力出众,谈判技巧高超。在商业活动中,这类领导者能够为组织争取到有利的合作机会和资源。
(四)建设者
建设者型的领导者认为领导就是一场创业。他们怀揣着创造新事物的梦想,并且具备实现这些梦想的才能和决心。他们勇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打造新的产品或服务。
(五)创新者
创新者型的领导者把领导看作是提供好的创意。他们对新生事物高度关注,具有很强的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这类领导者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六)执行者
执行者型的领导者觉得领导就是有效执行。他们致力于让组织保持流畅运转,如同润滑良好的机器一样。在设立架构和完成目标方面,效率极高。他们能够将组织的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七)教练员
教练员型的领导者将领导视为员工发展。他们深知如何挖掘员工的最大潜力,从而建立一种业绩至上的文化。他们会关注员工的成长,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员工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业绩。
三、特殊的领导力模式
(一)硬权型领导
硬权型领导在公司里具有高度集中的权力,很多决策都由领导做出,下属只需执行命令。这种模式在一些国企、工厂或者军人创建的企业里较为常见。在特定情况下,如机会稍纵即逝、一把手能看清未来而别人看不到,或者组织外部竞争复杂、内部处于激烈转型过程中无法兼顾各种关系和利益平衡时,这种模式较为适用。但采用这种模式要求领导者具备很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要身先士卒,能够清晰地向员工展示决策思路,还要有一批忠诚的骨干,并且虽然可以独断决策,但也要事前沟通,把事情讲清楚。
(二)能力型领导
能力型领导以领导者的能力为核心,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下属主要起辅助作用。这种模式在律师事务所比较常见。在中小企业规模不大时比较适用,一旦企业规模扩大,领导者个人精力难以支撑业务发展时,就需要培养能人并通过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发展。这种模式下的领导者要学会授权,避免下属过度依赖自己决策。
(三)情境领导力
情境领导力理论由保罗·赫塞和肯·布兰佳共同提出。该理论关注在具体情境中的领导行为,认为不同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而非单一固定的模式。其核心是根据下属的能力水平和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例如,指令型领导模式适用于情境复杂且任务紧急的情况,像突发的项目危机中,领导者会下达强有力的指令,明确告诉员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等细节,员工自主性较小。而支持型领导模式适用于团队成员有一定经验和技能但仍需帮助和支持的情况。
(四)德鲁克领导力模式中的仆人式领导力
仆人式领导力是德鲁克领导力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Robert Greenleaf的《Servant Leadership》。这种领导力模式中的“主人”是企业的使命,领导者要服务于企业的使命,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使命。这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心态和思维模式,领导者的意愿必须服从企业的使命。
四、不同领域的领导力模式
(一)学校领导力模式
1. 传统学校领导力模式
在早期学校管理中,传统的权威型领导力模式占主导地位。例如在一些公立学校,校长凭借职位权威对学校事务做出决策,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师任用与考核、学校资源分配等。这种模式决策效率高,但教师和学生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认同感较低,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
2. 现代民主型领导力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转变,现代学校倾向于民主型领导力模式。在课程改革决策时,校长会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讨论。各方从自身角度提出看法,这种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模式使决策更科学合理,容易得到各方支持,也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提升学校凝聚力。
3. 团队型领导力模式(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也有一定体现)
这种模式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学校的领导者会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具有不同专长的团队成员,大家共同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
不同的领导力模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组织或团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目标、成员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领导力模式,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