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基础:信任与责任
在民间团体里,领导力的培养首先是信任的建立。这种信任的首次建立往往并非取决于能力、见解或学识多么出色,而是对他人的重视和关注,一种基于亲切感的信任。当成员感受到领导者对自己的重视,信任的种子便开始种下。而勇于承担责任也是领导力的重要基础。在面对问题时,领导者能够挺身而出,冷静指挥协调,妥善解决问题。就像草莽英雄的诞生,他们在群体中凭借敢于担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树立起领导地位。
二、领导者的决策关注点
作为组织领导者,决策是重要的职能。首先要决定把关注点放在什么事情上,这是方向性的决策。方向明确后,再决策策略也就是道路问题。例如在企业中,面对市场的变化,领导者要先确定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是拓展新市场、研发新产品还是优化现有业务等。确定了大方向后,再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如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的步骤、业务优化的具体措施等。
三、在团队中展现领导能力的策略
- 抓住开场机会
- 在小组中想要脱颖而出,首先要抓住开场机会,引导进程,表现出领导意识和引导行为。开场时的表现能够奠定在整个讨论中的地位,就像一场演讲,开头精彩往往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建立起初步的影响力。
- 持续组织与控制进程
- 在整场讨论中要继续组织行为,不断控制进程。这需要领导者时刻关注讨论的走向,确保不偏离主题,并且按照合理的节奏进行。如果进程过快,可能有些重要观点无法充分讨论;如果进程过慢,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 做好总结收尾工作
- 最后要注意总结和结束的收尾工作。做出侧面评价往往具有首因和尾因效应,即开头和结尾印象最深,中间过程的记忆一般比较模糊。一个好的总结能够梳理讨论的成果,加深成员对讨论内容的理解,也能进一步巩固领导者的地位。
四、树立主导位置与关注团队整体
- 树立主导位置
- 个人发言结束后,可以站在团队主导位置上,邀约其他组员参与。这样做能够树立主导位置,让其他成员感受到领导者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能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促进团队的互动和协作。
- 关注团队整体
- 作为讨论组织者,要关注整个团队,而不只是个别活跃分子。如果只关注少数活跃成员,可能会忽略其他成员的意见和需求,导致团队内部的不平衡。关注整体能够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团队氛围,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领导力与人际关系技能
- 进程安排与人际关系
- 进程安排控制能力(一种领导能力)与人际技能有关。领导者关注其他组员可以树立人际关系和信任感,保障自身控制力得到认可。例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领导者合理安排每个成员的任务,并且在过程中关心成员的进展和困难,会让成员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从而更愿意配合领导者的安排。
- 承接与推进他人观点
- 承接和推进他人观点,有利于为自身意见和领导控制能力争取支持者。增强自身观点的影响力往往需要多采取关注他人观点、赞扬和互动等争取人心的举措。当领导者认可并推进成员的观点时,成员会觉得自己的想法被重视,进而更愿意支持领导者提出的其他观点和决策。
六、领导力中的全局观与表达意见的方法
- 避免纠缠细节丧失全局领导力
- 避免过于纠缠细节,过于关注一个小的部分会丧失对全局的领导力。领导者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把握整体的发展趋势。如果陷入细节之中,可能会忽略更重要的战略问题,导致决策失误。
- 有效表达意见
- 表达意见的方法要有吸引力、鲜明的表达,观点要具有延续性。这样的表达能够让成员更容易理解领导者的意图,并且能够激发成员的思考和行动。例如在阐述企业发展战略时,用简洁明了且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能够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并为之努力。
七、领导力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与发展
- 社会环境变化对领导力的影响
- 现今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关系更密切,社会资本、经济全球化、速度、劳动力的变化以及人们内心渴望有意义的生活等因素都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领导者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应对各种挑战。
- 企业中的领导力需求
- 在企业中,新经济使未来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只靠首席执行官的愿景式领导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实行释放个人潜能式领导。这意味着领导者要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激发员工的潜力,让每个员工都能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从领导的历史沿革来看,19世纪前业主自我经营,员工只受一人管理;19世纪组织变得复杂,中层管理诞生;20世纪企业建立庞大管理层,管理越来越分散;20世纪70年代竞争激烈,对领导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领导力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
八、领导力的其他关键要素
- 个人领导力的修炼层次
- 个人领导力五个层次的修炼包括尊重、宽容以及关爱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容易。例如在人际关系中,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尊重”没有真正体现。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理解对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 下属追随领导者的原因
- 下属追随领导者的原因不只是利益驱动。虽然很多人认为下属服从领导是因为经济利益,但实际上这个认识并不绝对正确。下属还有可能源于领导者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品德、梦想及能力魅力。领导者需要正直,并且要让下属相信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愿望及目标。
- 领导者的思维模式
- 目标导向思维对领导者很重要。管理者一般是团队管理,需要指挥一群人去完成目标任务。了解团队的目标并以目标为中心是关键,同时还要学会制定和分解目标。换位思考思维也不可或缺,领导者要理解组织中的个体,通过满足组织利益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经常反省思维也是领导力修炼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种思考力,经常坚持运用会让领导力得到质的飞跃。
- 领导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 领导是造钟的,不是报时的。领导者应该引导员工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替员工做决定。这样可以避免下属不愿意承担责任、效率低下以及决策不一定最优等问题。领导者还应该具备基本业务素质,在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更是如此。同时,公正廉洁、胸怀博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发现人才等也是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