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复制领导力的内涵
在传统观念中,领导力往往被视为一种神秘的、难以捉摸的能力,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尤其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可复制的领导力意味着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能力。从樊登的领导力课程中可以看到,众多创业者和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领导力,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切实发展。
这种可复制性的关键在于工具化。西方企业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像可口可乐、宝洁等大企业,他们将工作分解成可完成和检验的步骤。员工经过训练后按照这些步骤工作,不仅提高了自身效率,也显著提升了领导的领导效果。而且这种工具化的模式可以传承,即使有员工流失,新员工也能快速接手,确保领导力环节的连贯性,避免因人员变动导致业务停滞。
二、员工执行力与领导力的关系
很多领导者陷入提升员工执行力的迷思,却忽略了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这一关键关系。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促使员工在执行层面高效表现。日本企业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日企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一般会交代五遍:第一遍描述问题;第二遍让对方复述;第三遍沟通任务目的;第四遍询问执行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第五遍询问员工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这样细致的任务布置流程,能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避免徒劳无功和重复劳动,降低企业成本。相比之下,中国领导者常说“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利于员工准确执行任务。
三、提升可复制领导力的具体做法
- 建立信任
- 领导者要设计自己的职场环境。通过完成领导任务获得领导信任,与同事和睦互助赢得支持和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得到肯定。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积极承担自己的任务份额,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对客户的需求及时响应并提供高质量的成果,这样就能在各个层面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为领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树立信心。一个充满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会让员工更愿意追随领导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 建立团队
- 管理者需要有容错的心态。要让员工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只要不是危及公司发展的事情,就应该给员工成长的机会。比如在创新项目中,员工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尝试,虽然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但管理者应该鼓励这种探索精神,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这样才能让团队不断成长和发展。
- 建立体系
- 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工作标准是关键。这可以让三流的人做出一流的事。例如在生产线上,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员工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就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 引进技术也有助于体系的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生产技术等,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 任务布置的有效方法
- 在布置任务时,要像日本企业那样,详细地与员工沟通任务的各个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交代五遍的方法外,还可以在任务布置过程中,结合员工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任务分配,确保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四、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领导力执行
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在团队中有三种角色定位。
1. 下层执行:使命必达
- 下层执行人员要专注于任务的完成,以实现目标为首要任务。例如在销售团队中,基层销售人员要按照销售策略和目标,积极开拓市场,完成销售任务。
2. 中层管理:面面俱到
- 中层管理者需要协调上下层关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他们要将高层的战略意图传达给下层执行人员,同时将下层的执行情况反馈给高层,还要负责部门内部的人员管理、资源分配等工作。
3. 高层领导:营造氛围
- 高层领导的核心工作是营造氛围,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像海底捞就非常擅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充满工作热情,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亲力亲为。亲力亲为不仅会让领导疲惫不堪,还会抑制团队的活力。管理者应该学会放手,按照下属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和角色定位,设定好工作流程和标准后,让团队自行运转,在必要时再出手干预。
可复制的领导力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团队领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理解其内涵、把握员工执行力与领导力的关系、掌握具体的提升做法以及明确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执行可复制的领导力,提升团队的整体绩效,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