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本质与标准
领导力在现代社会的各类组织中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那领导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终极领导力就是持续成事的能力。在实际的工作和组织运营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领导力的说法,然而判断领导力的金标准就是能否成事、能否多成事以及能否持续多成事。这意味着,仅有美好的战略规划却无法实现,即便个人形象出众、社交能力强、人脉广,但事情办不成,那所谓的领导力都是空谈。
例如,在企业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业者或者管理者,他们可能有着宏大的构想,认识很多行业内的名人,也能在酒桌上谈笑风生,但如果企业的业务无法推进,产品无法推向市场或者无法盈利,那他们的领导力就值得怀疑。就像罗永浩创业做锤子手机时,在创业早期面临诸多挑战,如果他不能在众多事务中抓住关键,不能有效地管理团队,不能给团队定好方向,即便他个人再有魅力,也难以让企业持续发展。
在不同规模的公司中,领导力的构成有所不同。对于中小公司而言,领导力由抓大放小、容人、定方向这几个要素构成。比如一个小型创业公司,领导者如果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不能容忍员工的小失误,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那这个公司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迷失。而对于大规模公司(近千人规模)来说,领导力则体现在定方向、找人(弥补短板)、找钱(“性价比高”的钱)等方面。
二、终极领导力与个人能力的关联
终极领导力说到底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关键时刻,特别是面临危急时刻,这种个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决策时,领导必须站在最前面,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要能够扛得住压力,罩得住局面,这才是成大事的根本。
刘备和诸葛亮就是很好的例子。刘备在创业初期四处辗转退缩,他凭借自己找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而诸葛亮的终极领导力体现在他能够合理地把众多将领组合起来,让团队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最终实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他们两人的终极领导力虽有所不同,但都在各自的角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天赋、品德、性格都与终极领导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是品德方面,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领导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凝聚团队。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领导者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公平公正,那团队成员就会更愿意追随。其次是性格方面,很多人的性格是比较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弱点,在处理事情时采取迂回策略。比如一个性格暴躁的领导者,在面对容易引发自己暴怒的事情时,可以先避开,以把事情做成作为目的,等事情成功后再反思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性格也会慢慢得到改善。
三、修炼终极领导力的方法
- 从心、手、眼一起修行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曾国藩提出的理念。大处着眼要求领导者看事情要有全局意识,高瞻远瞩并且考虑长远。例如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考虑到市场的发展趋势、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小处着手则强调做事时要谨慎对待细节,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就像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宏观的产品概念,还要注重产品的每一个设计细节、生产工艺等。
-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在与团队成员或者其他人相处时,要谨言慎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祸从口出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警示,在团队讨论中,领导者要做一个善于聆听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意见。而自己独处的时候要乐于反思,守住自己纯善的心,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正确。
- 自我管理与提升
- 管理自己的欲望:在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很多,领导者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如果欲望过度膨胀,可能会导致决策的短视或者不理性。例如在企业扩张过程中,不能仅仅因为追求规模的扩大而盲目投资,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和长远发展。
- 相信时间,相信自在生长的力量: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领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就像培养团队成员一样,不能期望他们一夜之间就成为业务骨干,要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 做好自己熟悉的行业,发挥天赋:做擅长的事更容易成功。如果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中,领导者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在主业做到顶尖。当然,如果在必须做的事情上没有天赋,那就要坚持,因为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 行动与实践
- 雷厉风行:这是一种处事态度,领导者在干事创业时要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立说立行。就像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一样,凭借雷厉风行的处事方式,数度夺冠。在企业决策执行过程中,不能拖拖拉拉,要以快制胜,抓住市场机遇。
- 力学笃行:管理者既要勤勉学习,又要确切实践所学。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例如一个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市场动态等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运营中去。
总之,终极领导力的炼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多个方面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品德等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