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桌文化的逻辑与传统规矩
酒桌文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里所说的酒桌文化主要适用于有上级领导、同事、生意伙伴、家族长辈的场合。在这种文化里,有着诸多的规矩,像提杯的顺序、敬酒的顺序、端杯的高低等。从传统意义上讲,酒在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地位,有很多关于酒桌文化的书籍。例如《酒局》提到中国式酒局体现着东方式智慧与权谋;《酒桌上的潜规则》指出酒在中国是政治手腕、文化跷板等多种角色,在中国找关系办事,酒桌是很好的平台,酒喝好了,各种事情才好办。
酒桌座位的安排也有讲究,一般负责服务的人员坐在上菜的位置,主宾坐在请客方旁边,通常主宾位置在对门的位置,如果房间较大,主宾可能是在坐北朝南的位置,或者是房间主席台的方位,又或者是大家目光聚集的方位。而且酒桌文化的种种规矩主要是针对卑下者的,对酒桌上最大的领导有种种豁免,最尊者还能决定哪些规矩适用,哪些不适用。
二、酒桌文化中的劝酒本质与陋俗
劝酒的本质是一种服从性的测试,这其实是酒文化中的恶习,是对酒文化的扭曲。尽管随着文明的进步这种恶习已经有所改变,但要彻底改变可能还需要时间。因为如果突然不劝酒了,那些曾经靠喝酒上位的领导可能会觉得自己年轻时白喝了、白练了、白被测试了。
中国人养成劝酒、派酒的习惯也和礼仪有关,礼仪要求人们对酒保持节制,所以人们“偏又要彼此太过殷勤,甚至软硬兼施地劝酒,看看究竟有谁被打破了防线,因不胜酒力而出乖露丑”,这种劝酒之风经常演变成灌酒、闹酒、斗酒等陋俗。清华大学教授刘东在《中国饮酒文化》一文中介绍了罚酒的来历,把别人灌醉是因为大家知道酒会让人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强迫一个人过量饮酒,使之出丑是一种羞辱性的惩处。
三、职场中的酒桌文化与领导力
在职场中,酒桌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任正非提倡上级要经常请下属吃饭,在吃饭过程中交流工作,增进了解,化解问题和矛盾,他认为谁请客多谁进步快,“吃饭的领袖”往往可以变为“工作的领袖”。阿里的江湖文化浓烈,马云创业前就带着团队喝酒,彭蕾掌管支付宝一上任也是喝酒。职场上的觥筹交错不只是为了玩乐,而是以利益为核心的活动,人情只是一种润滑。
领导跟下属喝酒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观察、了解对方,二是为了建立利益、情感上的联结。领导之所以为领导,是因为手下有人,人越多,“领导力”就越强,凡是在企业做管理的领导,都善于拉帮结派,做组织者。但职场酒文化也容易出现问题,像阿里女员工事件就引发了人们对职场文化的愤懑与担忧,职场中女性被灌酒之后遭到骚扰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真正的酒文化与酒桌文化的区别
真正的酒文化和现在的酒桌文化有很大区别。酒这种液体贯穿中国历史古今,在古代就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酒文化并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但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趣,古人喝酒推崇的是“微醺”的意境,与现在酒桌文化中的野蛮劲儿完全不同。现在的酒桌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手段,在不同的社交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的酒文化更注重饮酒本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我们在看待酒桌领导力的时候,也应该分清酒桌文化中的利弊,倡导积极健康的酒桌社交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