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侨大学组织与领导力课程的概况
华侨大学的《组织行为与领导力》课程有着深厚的底蕴。它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一流课程等众多荣誉加身的课程。自2017年秋冬在智慧树开设以来,截至2021年11月,已运行10学期,累计选课9.08万人,累计学校288所,累计互动44.10万次。这一课程由张向前教授等多位教师讲授,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在21世纪的大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领导者和领导团队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中国,针对跨文化领导、高层领导团队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华侨大学的这一课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引入情景之中,让学生细细品味组织行为概念、原理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在重演历史故事的同时解读时事热点。
二、课程的多维度评析
- 个体维度
- 从个体角度来看,课程涉及到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是理解组织与领导力的基础。例如,在不同的人性假设下,人的行为和需求是不同的。像“经济人假设”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管理方法就需要用强制办法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工作,用金钱和地位刺激他们;而“自动人”假设则认为人一般是勤奋的,只要环境允许,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自我管理来完成目标。这些不同的假设反映了个体在组织中的不同心理和行为模式,对于领导者来说,了解这些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引导个体。
- 群体维度
- 在群体层面,课程强调群体中的行为规律。群体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协作方式等都会影响组织的运行和领导的有效性。例如,在组织中,不同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领导者需要协调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群体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避免群体间的冲突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士气等因素也会影响群体的工作效率和成果,领导者要懂得如何提升群体的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的积极性。
- 组织维度
- 在组织这个维度上,组织行为与领导力课程关注组织的结构、文化等方面。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边界。组织的结构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决策的速度等。例如,一个层级过多的组织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失真,而一个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组织文化则是组织的灵魂,它影响着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领导者要塑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使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 领导素质、行为和环境论维度
- 从领导素质论来看,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所需的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从宏观角度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制定战略规划等。而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在不同层次的领导中也各有其重要性。从领导行为论来说,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的绩效。例如,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可能会激发下属的创造力和参与感,而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可能会导致下属的抵触情绪。从领导环境论出发,领导者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组织产生影响,领导者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领导策略。
三、课程的目标与意义
- 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
-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管理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华侨大学的组织与领导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随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组织中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工作方式。领导者需要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采用合适的管理方法。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领导者要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协调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组织的和谐发展。
- 挖掘领导潜能并培养情怀
- 课程引导学生发现、挖掘自身具备的领导潜能,拓展为人类谋福祉的能力,同时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每个人都可能具备领导潜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领导的本质和要素,认识自己在领导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而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则使领导者不仅仅关注组织的利益,还关注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使领导行为更具社会责任感。
华侨大学的组织与领导力课程从多个维度对组织行为和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领导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