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领导力模型在中国的体现
传统领导力模型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特质理论模型认为领导力由个人天生特质决定,在中国的科研团队中就有体现。例如,某些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凭借高智商、强烈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等特质,能在复杂科研问题前迅速找准方向,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研究。然而,此模型有局限性,因为领导力的形成不仅依赖天生特质,后天培养和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行为理论模型则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可通过训练和发展获得。在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这一理论得到很好的体现。许多企业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像在沟通技巧方面,教会领导者如何与员工有效双向沟通、倾听意见建议;在决策行为方面,培训如何收集信息、分析利弊以做出明智决策。
交易型领导力模型在中国企业也很常见,它强调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以销售团队为例,领导者为销售人员设定销售目标,若销售人员达到目标,就会获得奖金、晋升机会等奖励。这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国内常用的领导力发展阶段模型
领导力梯队模型是一个重要的领导力发展阶段模型。它来自《领导梯队》一书,员工成长为首席执行官需要经过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包括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经理人员、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业务单元/事业部、管理业务群组/集团高管、管理全集团/首席执行官。领导者每次晋升,都要在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和工作理念三方面实现转型。在职业发展规划时,人们可对照自己现状和下一阶段目标,定位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升,在国内的企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情境领导力模型最早由行为学家保罗 - 赫塞提出。员工成长根据“信心”和“能力”的高低分为四个阶段,领导应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领导模式,如针对工作能力弱但工作意愿高的员工采用指令模式(低支持高指导);工作能力一般且工作意愿不定的员工采用教练模式(高支持高指导);工作能力较强但工作意愿不定的员工采用支持模式(高支持低指导);工作能力强且工作意愿高的员工采用授权模式(低支持低指导)。当面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下属时,国内的管理者可根据此模型对不同员工采用不同领导模式。
三、国内注重价值观与关系的领导力模型
转换型领导力模型强调领导者通过激发和鼓舞追随者来实现共同目标。领导者关注长远愿景、创新思维和价值观,通过个人魅力和信任建立强大关系。在国内一些需要创新和长远发展的企业中,这种领导力模型有助于领导者凝聚员工力量,朝着共同的愿景努力。
服务型领导力模型强调领导者将追随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提供服务和支持来满足需求。领导者关注员工成长、发展和幸福感,努力建立互信和开放的环境。在国内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中,这种模型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变革型领导力模型强调领导者引导追随者超越自我,实现组织变革和创新。领导者关注未来愿景、创新和变革,通过激励和启发推动追随者超越自我。在国内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变革创新的企业中,变革型领导者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促使企业不断进步。
四、国内其他特色领导力模型
中国科学院课题组经过课题攻关,构建了领导力五力模型。依据领导力概念谱系,领导力是支撑领导行为的各种领导才能的总称,着力点是领导进程。这一模型从独特的视角对领导力进行剖析,在国内的学术研究和部分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享型领导力模型强调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共同决策和合作,通过集体智慧和协作达成共同目标。在国内一些强调团队合作、创新的项目团队中,这种模型有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
总之,国内的领导力模型多种多样,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组织环境、发展阶段和管理需求。企业和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领导力模型,以提升领导力,实现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