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的内涵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党带领人民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上。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生根,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例如在中方县,通过扎实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以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为抓手,促使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这就是对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执行,凸显了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价值引领、支持服务与统筹协调的作用。
其次,是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决策力。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需要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比如在面对基层的各种事务时,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思考处理问题,像在法治环境建设方面,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治理技术运用上,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传统治理和现代治理有机融合,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最后,是凝聚民心、吸纳民智、激发民力的胜任力。基层党组织要能够将广大民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听取民众的智慧和建议,激发民众参与基层建设的力量。
二、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面临的挑战
在现实中,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班子成员的情况来看,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其整体政治素养高低,与班子成员的专业、学历和任职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党组织班子成员政治工作经验不足,不懂不会问题较为突出,参与发挥政治领导作用比较有限。这与当前政治要求高、政治任务重、政治纪律严的现实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在政治意识方面,存在认识偏差,政治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成员把政治工作当成一般性工作、把政治标准作为参考性标准,政治敏感度低。在理论武装上,基层党组织政治理论水平整体不高,理论学习深不下去、实不起来,改造主客观世界“两个不够”的问题客观存在。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的路径
(一)提升政治素养
提升政治素养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的核心任务。必须强化首位首抓意识,更加重视抓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
一是校正认识偏差。要引导班子成员站在遵循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根本原则的高度,认清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我党我军“生命线”地位作用的极端重要性,认清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首抓的建设规律性,认清面对复杂现实社会环境必须把政治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的现实紧迫性,从而解决政治意识不强的问题。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要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采取分层次要求、逐人过逐人查的办法,进一步硬化理论学习措施、实化理论学习标准、量化理论学习成效,真正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抓具体抓深入,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的思想站位和认识水平,解决政治觉悟不高的问题。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要坚持政治标准、实干导向和群众公认,着力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使之坚定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城乡治理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例如中方县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双带”能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2. 充实基层干部队伍。要选好、育好、管好基层党组织的一线工作力量,及时把讲政治、党性强、善治理、懂服务的干部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之中。同时,要抓住基层治理关键环节,坚决破解制约人才工作的“瓶颈”和障碍,因地制宜造就更多实用性人才。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多种作用
1. 强化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工作运行、服务赋能、多元治理和保障支撑。如中方县不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2.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活动场所“建管用”工作,夯实基层阵地,使基层党支部先锋模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中方县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活动场所“建管用”工作,夯实基层阵地,使基层党支部先锋模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
3.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领导挂点联系、乡干部包村整顿、“第一书记”驻村指导等措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中方县通过这些措施,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对于党的基层建设、政策执行、民心凝聚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存在的挑战,通过提升政治素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发挥多种作用等路径,可以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党的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