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领导力的内涵理解
自我领导力是一种多维度的能力,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方面。从本质来说,它是个体对自身的引领能力,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能力有着独特的意义。
就像在东莞市波利亚外校开展的自我领导力教育(LIM),其基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为孩子自我领导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孩子在自我认知方面,能够通过对这些习惯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情绪反应等。例如,在积极主动这一习惯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人安排。
在企业管理中,自我领导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是单纯地指挥他人,而是从自身出发,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周围。孩子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同样如此。在家庭里,孩子如果具备自我领导力,就能更好地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协调家庭中的一些小事务;在学校里,能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积极与同学合作等。
二、书中案例带来的启示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案例。比如老师用写“情绪天气字条”的方法,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从而让孩子学会积极主动,选择自己的心情和对事情的反应。这种方法对于孩子情绪管理方面的自我领导力培养非常有帮助。当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带来的不良影响。
还有在波利亚外校,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的自我领导力。在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方面,校园里随处可见七个习惯的影子,时刻提醒孩子用这些习惯指导日常学习和生活。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我领导力的熏陶。另外,自我领导课程是直接教学的渠道,孩子们在每周一课时的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概念。这有助于孩子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自我领导力的内涵。
三、自我领导力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自我领导力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管理自己的时间、任务等。例如,要事第一这个习惯能让孩子学会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当孩子面对众多作业和课外活动时,能够明确哪些是重要且紧急的,哪些是可以稍后处理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做事拖拉的情况。
(二)人际关系的改善
在人际交往方面,自我领导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备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等习惯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他们在与同学交往时,会考虑对方的感受,寻求双方都能受益的相处模式。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孩子不再只关注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而是能够理解其他成员的需求,共同协作,实现小组目标,这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适应能力的增强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们会面临各种新的环境和挑战。自我领导力中的不断更新这一习惯,能促使孩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环境。例如,当孩子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或者新的社交圈子时,他们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积极应对变化。
四、如何在家庭与学校中培养孩子的自我领导力
(一)家庭中的培养方法
家长在家庭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自我领导力。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像家庭旅游的目的地选择、家庭聚餐的菜单制定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同时也学会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另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并且监督孩子按照计划执行,这有助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中的培养途径
学校可以像波利亚外校一样,营造良好的自我领导力教育环境。除了在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中融入相关元素外,还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例如,设立各种自我领导力角色,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主动承担班级任务,如班级美容师、图书管理员等。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孩子能够增强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和协调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自我领导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像将七个习惯渗透到语数英、音体美等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一样,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领导力。
总之,《孩子自我领导力》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思考。无论是自我领导力的内涵,还是书中的案例,都为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孩子的自我领导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